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ubiquitin modification by the Legionella effector SdeA”的文章,报道了嗜肺军团菌内一种新型的泛素修饰与连接酶——SdeA及其与泛素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了其修饰泛素及催化新型泛素化过程的工作机理。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24日的Nature杂志上,北京化工大学为第一单位,通讯作者为高精尖创新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冯越教授,第一作者为董亚南、穆雅娟、解永超和张玉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泛素化是泛素蛋白在特定酶的作用下,对底物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几乎参与一切生命活动的调控,与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也密切相关。
嗜肺军团菌是军团菌肺炎这一潜在致死性肺炎的致病微生物。最新的研究发现,该细菌的SdeA蛋白以一种全新的、完全不同于经典泛素化的方式修饰泛素,并催化其对几种内质网相关蛋白的泛素化过程。
在最新论文中,冯越研究组解析了SdeA及其与泛素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图a,b),揭示了SdeA活性中心的组成(图b),阐明了其识别泛素的机理(图c,d),并提出了SdeA修饰泛素过程中泛素的构象变化假设。该研究的创新性和科学意义在于:一方面,SdeA是目前为止世界上首个鉴定出的新型泛素连接酶,其与泛素复合物结构的解析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泛素化的结构机理。由于哺乳动物也含有类似结构,同时其他细菌可能也具有类似的、尚未发现的泛素化系统,所以在未来,该研究将帮助鉴定出其它新型泛素化系统,从而丰富我们对细胞生命过程的认知;另一方面,SdeA的结构解析也为设计针对该家族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作为治疗军团菌肺炎的潜在抗生素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者简介:
冯越,1985年9月生于辽宁锦州,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7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经高层次人才引进,进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主要以蛋白质结构生物学为手段,对多酶生物分子机器及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共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1篇,分别发表在Nature (两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各一篇)、Nature plants (通讯作者)、pNAS (第一作者)等国际著名期刊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各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已结题,被遴选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授权发明专利2项。曾获得2015年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最佳演示奖等荣誉。
原文标题:
Structural basis of ubiquitin modification by the Legionella effector SdeA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