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科研 >

PNAS:痒觉门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时间:2019-12-16 00:00:00 来源:网络整理

痒觉是一种与痛觉、温觉、触觉不同的躯体感觉,可在人类等多种动物中诱发保守性搔抓行为。然而,对于患慢性瘙痒的病人,瘙痒引起的持续性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痛苦异常。为从根本上缓解慢性痒带来的痛苦,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痒觉信号处理和调控的神经机制。脊髓背角中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 GRpR+)的神经元在痒觉信号处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这些神经元如何受脊髓局部及延髓长程抑制性环路调控,尚未可知。

来自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孙衍刚研究组发表了题为“Synaptic control of spinal GRpR+ neurons by local and long-range inhibitory inputs”的文章,发现局部与长程抑制性投射能调控脊髓GRpR阳性神经元。

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pNAS杂志上。

研究团队结合光遗传学与膜片钳电生理记录手段,发现脊髓背角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一个亚群——甘丙肽阳性(galanin+)神经元与脊髓背角GRpR+神经元形成抑制性突触联系,并在GRpR+神经元依赖性痒觉信号传递的门控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激活小鼠脊髓背角galanin+神经元可抑制多种致痒剂诱发的搔抓行为,而不影响小鼠痛觉行为;杀死这群神经元可增强致痒剂诱发的搔抓行为。另外,脊髓GRpR+神经元也接受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 RVM)的抑制性输入和5-羟色胺能输入。因此,局部抑制环路与长程抑制性投射均可通过直接调控GRpR+神经元活性进而门控脊髓水平痒觉信号的处理。

这项研究深入解析了脊髓局部环路与延髓长程环路对痒觉信号通路的门控机制。

 

原文标题:

Synaptic control of spinal GRpR+ neurons by local and long-range inhibitory inputs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12/04/1905658116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