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东洞庭湖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尤为重要的是,它还是全球易危(VU)物种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的全球最大越冬地之一。但是,小白额雁在东洞庭湖的越冬种群数量近年来呈显著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水文情势变化下的物候错配现象有关。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水文情势变化导致的物候错配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物候错配对小白额雁在东洞庭湖的数量和分布变化的影响。
研究中,物候错配被定义为雁类到来时间与最佳NDVI时间之间的天数差。
研究团队发现,不同的退水模式(包括正常退水、提前退水、推迟退水)会显著影响雁类到来时的NDVI和栖息地面积。非正常退水(包括提前和推迟退水)会导致较大的物候错配,并最终导致小白额雁在东洞庭湖较小的种群数量和更集中的分布。
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适宜栖息地面积的缺乏是推迟退水模式下物候错配对小白额雁数量和分布的潜在影响机制,而高质量栖息地的缺乏(由较低的苔草叶片氮含量表示)则可能是提前退水模式下物候错配对小白额雁的影响机制。
邹业爱副研究员说道:“这项研究对小白额雁全球种群以及东部亚种群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小白额雁的濒危机制”。
该项研究于5月6日发表在国际刊物Ecological Indicators上。
文章链接
不同退水模式下的食物可利用性(由NDVI表示)变化及物候错配。 (a) 正常退水,(b)提前退水,(c) 推迟退水;黄色区域表示物候错配
物候错配对东洞庭湖小白额雁(a)数量和(b)分布模式的影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