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科研 >

首次描述可导致多种过敏的基因突变

时间:2022-07-26 10:20:30 来源:网络整理

由卡尔·兰德斯坦纳健康科学大学(Karl Landsteiner University for Health Sciences, Krems)首次描述了人类基因组中IL-33基因的突变,该突变会导致多种过敏性疾病表现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肤和食道炎症、食物过敏和哮喘只是一名12岁男孩的一些症状,他是第一个被发现携带IL-33基因发生突变的男孩。研究团队对一个病例的描述为IL-33的体内功能提供了全新的见解,IL-33被认为是人类免疫反应的中央上游调节剂。迄今为止,对其功能的研究仅限于人源体外细胞或动物模型。这一在人类中IL-33过度表达的发现有助于对其在人类中调节失调的后果获得新的见解。与此同时,它也为受影响的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选择。

人体的2型免疫反应用于抵御更大的病原体,但也代表了过敏性炎症的标志。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 33, IL-33)被称为“警报素”,因其在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在过敏性炎症的启动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动物模型中,它的产生在基因上是上调或下调的,这有助于理解和建议过敏性炎症以外的功能,但它们只允许对人类的条件进行有限的了解。具有重复IL-33基因的患者的疾病症状现在第一次提供了这样的见解。

由Thomas Eiwegger教授领导的儿童医院国际团队成功地提出了诊断并提供了第一个描述:“患者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是食管慢性炎症,嗜酸性食管炎,以及皮肤的慢性炎性改变”。

因此,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gE抗体水平升高和反复出现的皮肤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Eiwegger教授说:“尤其是皮肤反应和食道炎症证实了IL-33在暴露于外部环境的组织中的2型免疫反应中的核心作用。”此外,食物过敏和哮喘,以及胃肠道炎症并发症,也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

这项研究中的许多调查是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儿童医院与当地大学联合进行的,该研究现已发表在《胃肠病学》杂志上。除炎症症状外,还记录患者的身体异常情况。这些变化包括颅骨、下颌和面部的变化,以及延迟体重增加和长度的增长,伴有关节过度活动、近视和中度发育迟缓。对于Eiwegger教授来说,这些都表明IL-33的作用不仅限于经典的2型炎症。

更多的基因,更多的细胞因子

这种基因复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血液和各种组织中IL-33细胞因子的实际浓度是非常有趣的。虽然血液中IL-33没有增加,但胃肠道组织和皮肤组织中IL-33明显增加。Eiwegger教授指出:“IL-33在不同组织中的不同亚细胞定位也很惊人。例如,它在炎症皮肤组织的细胞核中出现,但在无炎症肠道组织的细胞质中出现。”研究小组认为,这些结果表明IL-33在局部的调控是多么严格,并为患者的组织特异性疾病模式提供了新的解释,这可能对IL-33发挥作用的疾病的靶向治疗至关重要。

结合和去除IL-33的单克隆抗体正在作为治疗哮喘、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的2期研究的治疗选择进行研究,该团队也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评估的选择。因此,本研究是现代精准医疗中基础科学直接影响临床决策的例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