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广西科技厅与中南大学进行科技合作工作座谈
目前,在鄂各类高层次人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14100家,跃居全国第8位。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占全国1/7强。全省国家创新型城市达到5家,省级以上创新型县市、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分别达到38家、32家和34家。
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武汉用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重大平台,加快建设东湖科学城,打造全国原始创新策源新高地;高标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鄂州加快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区,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创新资源承接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科技同兴核心区。黄石深度融合武汉都市圈,在创新协同上作示范,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黄冈抢抓有利契机,主动对接、担当作为,在建好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等方面持续发力。
襄阳都市圈,把协同创新作为强大撬动力。襄阳加快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襄阳(高新)科技城尽快实现项目满园,完善襄阳(东津)科学城“三纵三横”路网,增强襄阳(尹集)大学城的承载功能。加快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湖北隆中实验室实质性运行。十堰以优化结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着力点,谋划推动产业链备份系统建设,全力维护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融入和引领全省“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发展。随州把协同创新作为最强大的撬动力,以专汽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区域协同、行业协同、企业协同为切口,带动整体发力、联动发展。
宜荆荆都市圈,把科技创新作为原动力来打造。宜昌加快推进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细化落实“1+4”人才新政,加快构建以宜昌高新区、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宜昌科教城、“宜荆荆恩”科创走廊为主体的多层次创新体系。荆州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江汉平原科教创新、人才、先进制造业“三个高地”。荆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科创中心,加快构建全区域、全链条、全主体、全要素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湖北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融入科技强省建设“一盘棋”,努力形成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强大合力。湖北省科技厅聚焦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推动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聚焦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强化产业技术创新支撑;聚焦科技资源优势转化,推动打通创新到产业的转化链条;聚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营造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良好创新生态。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奶牛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2022-12-15 -
甘肃省科技厅组织召开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新设子基金专家论证会
2022-12-15 -
安徽省芜湖市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2022-12-15 -
浙江省2022年企业科技创新政策巡讲培训活动全面启动
2022-12-15 -
福建省召开“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2022-12-15 -
河北省首本《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报告(蓝皮书)(2021)》正式出版
2022-12-15 -
甬江实验室3D数字制造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2022-12-15 -
甘肃: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复赛线上成功举办
2022-12-15 -
浙江海宁:全省首创搭建CTO联盟 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2-15 -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多措并举做好科技助企纾困工作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