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科学家对外公布发现了一种新的古人类“龙人”
内源性大麻素(eCB)是由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一类脂类神经调质分子,可参与大脑多个脑区的突触可塑性调节,对情绪、睡眠、食欲等神经活动过程具有调控功能。内源大麻素系统的调控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成瘾、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诸多神经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缺乏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实验手段直接检测在体eCB的动态变化。
近日,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项题为“A fluorescent sensor for spatiotemporally resolved imaging of endocannabinoid dynamics in vivo”的研究中,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基于人源大麻素受体CB1和循环重排的绿色荧光蛋白cpEGFP开发了eCB探针eCB2.0,用于检测eCB的时空动态变化。
研究人员利用人源性大麻素受体CB1作为探针的骨架,并把对结构变化敏感的绿色荧光蛋白cpEGFP嵌入受体,改造后的CB1与eCB结合会引发构象变化,而构象变化则会被转换为荧光信号,因此可通过检测荧光亮度变化来反映eCB水平的变化。研究团队在体外培养的细胞、脑片和活体小鼠上均能检测到稳定的eCB信号,该探针被证实具有亲和力强、灵敏度高、分子特异性、相应速度快等优点。
该项工作首次实现了对eCB的高时空间分辨率记录,为科学界深入研究eCB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重要功能和调控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新工具。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1-01074-4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Biotechnology》,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调节肽选择性识别神经调节肽U受体的分子机制
2022-12-15 -
科学家揭示果蝇痕迹条件反射和延迟条件反射的不同机制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命运调控因子c-Myc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2022-12-15 -
科学家定向开发新的基因递送载体用于基因治疗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灵长类动物羊膜形成具有两个独立的阶段
2022-12-15 -
我国企业成功研发首个低温高效提取移动智能工厂
2022-12-15 -
科研人员研发新型复合材料用于检测水中有毒物质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癌症免疫疗法潜在新靶点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