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确定产生视紫红质的关键机制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整个神经系统轴突和神经元的损伤。虽然这种损伤一开始往往没有被患者注意到,但损伤程度决定了疾病严重程度的预后。疾病过程的预测判断对选择合适的多发性硬化症治疗方法很重要,医学研究一直在寻找可靠的预后工具。
近日,发表在《神经病学》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与维也纳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表明,视网膜层变薄可以用作预后标志物。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三年期间研究了167名平均年龄36.5岁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平均病程3.1年)。观察发现这些患者均经历了一次急性视神经炎发作,并至少有一次随后的非视神经 炎复发。研究人员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了患者的视网膜层厚度。
他们推测,由多发性硬化症复发引起的视网膜变薄可以反映出大脑损伤的程度。分析证实,视神经炎后视网膜层厚度损失约5µm(微米),相当于下次复发后永久性残疾的风险增加了一倍。因此,视网膜层变薄可以作为多发性硬化症中神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在最初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时测量视网膜层厚度,并在六个月后再次测量,通过层差可以预测残疾的恶化程度。
研究人员展望,研究表明,视神经炎后视网膜层变薄可能是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未来复发缓解的标志物。这项研究突出了视网膜层变薄在多发性硬化症预后应用中的价值。如果这一结果在更大规模的后续研究中得到证实,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临床实践。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200970
注:此研究结果摘自《神经病学》,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科学家发现促进胰腺癌细胞转移的机制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调节肽选择性识别神经调节肽U受体的分子机制
2022-12-15 -
科学家揭示果蝇痕迹条件反射和延迟条件反射的不同机制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命运调控因子c-Myc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2022-12-15 -
科学家定向开发新的基因递送载体用于基因治疗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灵长类动物羊膜形成具有两个独立的阶段
2022-12-15 -
我国企业成功研发首个低温高效提取移动智能工厂
2022-12-15 -
科研人员研发新型复合材料用于检测水中有毒物质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癌症免疫疗法潜在新靶点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