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确定产生视紫红质的关键机制
人体感知的基本原理是,当观察者与物体的距离增加时,观察者对物体的感知会以对数的形式进行压缩(如不能区分开多个物体),使物体难以区分,这个基本原则也适用于自我意识。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个体对自我的感知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模糊的行为学和神经学证据。该研究于近日发表在《PNAS》上,题为:Temporal self-compression: Behavioral and neural evidence that past and future selves are compressed as they move away from the present。
研究人员通过4项研究表明,自我感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研究1至3中,参与者对自己在过去和未来不同时间点的一些特质进行评分。研究发现,参与者相对于现在对自己的认识,会混淆他们在过去或未来对自己的认识。在研究4中,研究人员向参与者展示了正面和负面两种性格特征,并要求他们选择哪一种最能描述他们在特定时间点的感受,同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与参与者自我性格评定的结果一致:随着时间越远,过去和未来的自我认识会不易区分。
总之,这项研究提供的行为学和神经学证据表明,过去和未来的自我感知在时间上会被压缩。就像空间中距离更远物体的细节难以看到一样,遥远的过去和未来的自我是模糊的。
论文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49/e2101403118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PNAS》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揭示神经系统疾病致病机理
2022-12-15 -
T细胞免疫疗法能缓解自体免疫疾病
2022-12-15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体内监测柔性传感器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核孔复合物胞质环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
2022-12-15 -
无机-生物混合人工光合系统用于食品生产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发育中人脑小胶质细胞区域特化和状态转换的时空动力学特征
2022-12-15 -
国外科学家发现治疗脂肪肝的潜在新靶点
2022-12-15 -
科学家开发一种可用于mRNA细胞溶质传递的病毒模拟细胞膜涂层纳米颗粒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脑血管生成及完整性维持新机制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实现纳米粒子在原位脑胶质瘤模型中的动态实时观测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