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确定产生视紫红质的关键机制
近期,来自牛津大学韦瑟尔分子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乳腺癌1号基因(BRCA1)被招募到DNA双链断裂(DSB)位点的具体分子机制,发现BRCA1相关环指蛋白(BARD1)通过识别H2A第15位赖氨酸泛素化来直接进行同源重组,破解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该论文发表在《Nature》上,题为:BARD1 reads H2A lysine 15 ubiquitination to direct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泛素连接酶环指蛋白168(RNF168)通过招募BRCA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到DNA双链断裂处使蛋白质泛素化。BRCA1和53BP1分别介导了同源末端重组和非同源末端重组DSB修复途径。53BP1直接与第15位赖氨酸泛素化的组蛋白H2A(H2AK15ub)结合进行非同源末端连接。泛素化该过程需要RNF168进行修饰,而RNF168如何促进BRCA1的招募并行使功能仍不清楚。研究人员在BARD1中发现了一个串联的BRCT结构域相关的泛素依赖性招募保守序列(BUDR),通过与H2AK15ub结合,将BRCA1招募到DSB。破坏BARD1的BUDR会损害同源重组,使细胞对PARP抑制剂和顺铂的敏感性降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BARD1通过多价相互作用结合核小体:相邻的BUDR和连接蛋白重复结构域分别与H2AK15ub和组蛋白H4未甲基化的第20位赖氨酸结合,为复制的染色质中DNA损伤提供高亲和力识别,促进BRCA1-BARD1复合物的同源重组活动。删除RNF168或53BP1后,BARD1染色质结合的活性可以完全缓解。 总之,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感知DNA损伤依赖性和复制后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状态,BRCA1-BARD1复合物促进同源重组,协调抑制了53BP1介导的非同源末端重组,为DSB修复通路的选择建立了简单的调控模式。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776-w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抗HIV的脂肽病毒融合抑制剂
2022-12-15 -
揭示神经系统疾病致病机理
2022-12-15 -
T细胞免疫疗法能缓解自体免疫疾病
2022-12-15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体内监测柔性传感器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核孔复合物胞质环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
2022-12-15 -
无机-生物混合人工光合系统用于食品生产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发育中人脑小胶质细胞区域特化和状态转换的时空动力学特征
2022-12-15 -
国外科学家发现治疗脂肪肝的潜在新靶点
2022-12-15 -
科学家开发一种可用于mRNA细胞溶质传递的病毒模拟细胞膜涂层纳米颗粒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脑血管生成及完整性维持新机制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