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确定产生视紫红质的关键机制
据丹麦技术大学官网信息,量子计算和保密通信都是基于单光子发射体,有关量子发射体的研究是量子技术至关重要的基石,将对通信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二维材料六边形氮化硼一直是最有吸引力的候选材料,但是科学界对六边形氮化硼中如何形成量子发射体的机理知之甚少。
丹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采用原子轰击与原子计算相结合的新方法,轰击二维材料六边形氮化硼中的单个氧原子,产生了量子发射体。在这一新的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调整击中目标的速度和氧原子数,并可以控制局部发光中心(localized luminescent centres) 的缺陷数量。此外,调节氧原子的速度和数量可以帮助了解这些发光中心的形成机理,并提供它们最可能的微观起源。这一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新方法,展示了量子发射体如何形成的机制,为深入认识量子发射体最可能的微观起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丹麦技术大学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下一步,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在六边形氮化硼中定点生成量子发射体。实现了“位点选择(site-selectivity)”,就能够有效地将量子发射体集成到光学电路中(optical circuits)。
丹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采用原子轰击与原子计算相结合的新方法,轰击二维材料六边形氮化硼中的单个氧原子,产生了量子发射体。在这一新的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调整击中目标的速度和氧原子数,并可以控制局部发光中心(localized luminescent centres) 的缺陷数量。此外,调节氧原子的速度和数量可以帮助了解这些发光中心的形成机理,并提供它们最可能的微观起源。这一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新方法,展示了量子发射体如何形成的机制,为深入认识量子发射体最可能的微观起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丹麦技术大学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下一步,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在六边形氮化硼中定点生成量子发射体。实现了“位点选择(site-selectivity)”,就能够有效地将量子发射体集成到光学电路中(optical circuits)。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研究成果揭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施肥效应时空变化趋势
2022-12-15 -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加速伤口愈合的超级生物胶水
2022-12-15 -
研究发现:疾病选择性地影响了大脑网络
2022-12-15 -
科学家揭示酵母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功能适应性特征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干旱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生态弹性及机制
2022-12-15 -
一种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新方法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抗HIV的脂肽病毒融合抑制剂
2022-12-15 -
揭示神经系统疾病致病机理
2022-12-15 -
T细胞免疫疗法能缓解自体免疫疾病
2022-12-15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体内监测柔性传感器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