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科研 >

华东理工特聘教授PNAS发表代谢研究

时间:2015-12-09 00:00:00 来源:网络整理

放线菌能够大量生产有益的代谢产物,在药物、化合物、能源等工业生产上有很大的价值。对多种碳源进行有效共利用,是放线菌工业生产的一个主要技术挑战。一直以来,人们对放线菌摄取和利用多种碳水化合物的调控机制知之甚少。

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氮代谢的核心调控子GlnR也控制着non-pTS(非磷酸转移酶系统)碳源的摄取和利用。这一成果发表在十二月七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叶邦策(Bang-Ce Ye)。(延伸阅读: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研究显示,放线菌GlnR不仅能够调控氮代谢,还控制着non-pTS碳源的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系统。GlnR可以根据细胞的营养状态,通过整合氮信号介导氮代谢和碳代谢的相互作用。这是首次在放线菌中系统描述GlnR介导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调控。

作者简介:

叶邦策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导,教育部“****”特聘教授(2014年),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2007年),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2011年);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微分析和生物系统工程研究室主任;中国生物医药协会生物芯片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六届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信息学学会理事;Biotechnology & Applied Biochemistry期刊副主编,Biotechnology Journal编委。2006年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荣获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2008年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近年来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J Biol Chem, Mol Microbiol, Anal Chem, Chem Comm, proc Natl Acad Sci USA, Chem Eur J, Biosens & Bioelectr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100篇,被引近2000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9项,其中获授权8项;申请美国专利及pCT专利各1项。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40名。先后主持了国家 “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仪器专项、面上项目)、教育部科技研究重大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Nitrogen regulator GlnR controls uptake and utilization of non-phosphotransferase-system carbon sources in actinomycetes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