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2月23日,国际著名技术评论期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6年十大技术突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及其团队关于植物基因精准编辑技术的研发成果名列其中。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指出,该技术能够精准、高效、低成本地进行植物基因组编辑,有望用于生物安全的作物遗传改良和定向育种,提高农业生产率,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需求。
高彩霞团队主要贡献在于建立成熟、高效的农作物基因精确编辑技术平台并对重要农作物的定向育种进行了成功尝试,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成果。
2013年,高彩霞团队率先利用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对水稻和小麦的多个基因进行编辑,并且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株CRISpR编辑的植物。2014年,通过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邱金龙实验室合作,首次对六倍体小麦中的MLO基因3个拷贝同时进行了突变,成功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持久和广谱抗性的小麦材料。这两项成果均发表在生物技术领域权威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并引发《科学》、《自然》等顶级期刊的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报道肯定了高彩霞团队在植物基因编辑中重大贡献,并指出小麦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将会对主粮作物新品种培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此外,高彩霞团队通过定向编辑OsBADH2基因,使普通稻米具有香味品质。他们还通过利用CRISpR/Cas在植物中建立了新型DNA病毒防御技术体系,对培育抗DNA病毒作物具有指导意义。近期,美国农业部已宣布高彩霞团队创制的抗白粉病小麦是非转基因产品,不受转基因法规管控,抗白粉病小麦可直接进入大田验证其抗病性及其它相关性状。
植物基因精准编辑技术是我国科学家在农作物育种及基因改良技术创新上的重大突破,也为我国农作物育种研发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对我国抢占下一代的生物技术育种的发言权具有标志性意义。
今年入选的其他9项重大技术突破分别是免疫工程、语音接口、可回收火箭、知识分享型机器人、DNA应用商店、SolarCity的超级工厂、Slack通信软件、特斯拉自动驾驶仪和空中取电。(原标题:中科院成果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技术突破)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