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科研 >

核糖体蛋白RPL6以PARP依赖的方式参与DNA损伤修复的调控

时间:2019-02-26 00:00:00 来源:网络整理

北京大学郑晓峰研究组近日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9,294(8)2827–2838)上发表了题为“Ribosomal protein L6 (RpL6) is recruited to DNA damage sites in a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dependent manner and regulates the DNA damag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核糖体蛋白RpL6在核糖体作为翻译机器以外的新功能,证明它依赖于ADp核糖基化聚合酶pARp,通过与组蛋白H2A相互作用来调控DNA损伤应答(DDR)的分子机制。

细胞通过DNA损伤应答感应并修复受损的DNA,进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在DNA双链断裂引起的DDR中,组蛋白H2A及其变体H2AX的泛素化修饰对于下游损伤修复蛋白的招募至关重要。众多调控蛋白通过影响H2A的泛素化调节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效率,但核糖体蛋白在这一通路中的功能之前尚未有报道。

郑晓峰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在DNA双链断裂发生时,RpL6被募集至DNA损伤位点,其与H2A的相互作用随之增强,这一过程依赖于ADp核糖基化聚合酶pARp。RpL6通过增强MDC1与γH2AX间的相互作用促进MDC1在DNA损伤位点的累积,MDC1进一步招募泛素连接酶RNF8和RNF168催化组蛋白H2A于13,15位赖氨酸发生泛素化修饰,泛素化的H2A随后启动对修复蛋白53Bp1和BRCA1的招募。RpL6的敲低导致了G2-M检验点的失活,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修复效率的降低,以及细胞在依托泊苷处理后存活能力的下降。

郑晓峰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杨传真和臧维成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的支持。

原文标题:

Ribosomal protein L6 (RpL6) is recruited to DNA damage sites in a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dependent manner and regulates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