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站博士后何锴副研究员,在Science杂志(影响因子47.7)以Research article 形式发表题为“Echolocation in soft-furred tree mice”的研究论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何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刘奇、许东明和祁飞燕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刘振、蒋学龙和施鹏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发现猪尾鼠已知5个物种均发出频率在100kHz左右的调频(FM)超声波,与回声定位的蝙蝠频率类似。行为学实验证明猪尾鼠通过超声波进行空间定位和导航。通过microCT扫描发现猪尾鼠喉部甲状软骨存在明显隆起,与其他能够发超声的啮齿类动物相似;此外茎舌骨与鼓骨紧挨在一起,与回声定位的蝙蝠解剖学特征一致。进化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猪尾鼠与已知回声定位物种(蝙蝠和齿鲸)同源基因中包括prestin在内的听觉相关基因发生明显的趋同演化。进一步通过膜片钳功能实验证实猪尾鼠耳蜗细胞中分子马达prestin与回声定位物种功能相似,均使细胞对高频听力更加敏感。
该研究首次在劳亚兽总目(包括蝙蝠、齿鲸)之外证明存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哺乳动物,同时也证明不同哺乳动物对适应回声定位使用的是同一套分子机制。该研究刷新了人类对回声定位多次起源的认知,也提示我们回声定位可能在更多的物种中存在。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y1513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