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科研 >

Nature孤独会导致暴饮暴食,进而导致失眠

时间:2021-11-18 00:00:00 来源:网络整理

Nature孤独会导致暴饮暴食,进而导致失眠

在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经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给自足。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这是事实。每个人都像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齿轮。我们相互依存,共同建设和谐伟大的世界。

著名的神经学家布鲁斯·麦克尤恩曾写道,压力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如果人们长时间受到压力的刺激,就会造成损害,加速疾病的发生。生活压力的增加也减少甚至隔绝了人们的日常交流。

从前,邻里之间的交流是不可能正常的,但现在在一个拥挤的城市,很难找到一个知己和朋友聊天。不仅如此,长期的孤独还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诺贝尔奖获得者、洛克菲勒大学教授迈克尔·杨(Michael Young)于2021年8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对果蝇来说,长期社会隔离意味着饥饿和睡眠减少》的研究论文。

本研究以果蝇为模型,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小组发现,长期与社会隔离的果蝇会表现出不规律的睡眠和饮食模式——暴饮暴食和失眠,这揭示了长期缺乏社会接触对健康的影响。

Michael Young教授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社会隔离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近日,美国心理学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超过60%的美国成年人体重增加或减少,睡眠中断等心理健康问题也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距离的增加,性骚扰和种族紧张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因此,新冠肺炎大流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一流行病经常阻碍人们的日常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寻找新的策略来确保社会的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研究表明,果蝇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会对社会环境做出反应。社会经验和社会群体的组成影响果蝇对疾病的易感性及其许多行为,包括交配、进食和睡眠。那么,当果蝇独自生活时会发生什么呢?

研究小组建立了黑腹果蝇作为研究社会孤立的模型。研究人员将果蝇分成三组:群体生活组、短期隔离组(1-3天)和长期隔离组(5-7天)

研究小组发现,与群居或短期隔离的果蝇相比,长期隔离的果蝇的睡眠模式受到了干扰,食物摄入量是前两种果蝇的两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行为差异伴随着214个基因表达的变化,这些基因都是在果蝇的头部检测到的,包括许多与睡眠生物途径相关的基因。

研究小组集中研究了其中的两个基因:一个基因编码他汀蛋白,这是一种荷尔蒙,在大脑中饥饿时会上调。该基因长期隔离组果蝇表达减少。

有趣的是,研究团队发现,尽管有足够的食物供应,但在社会隔离条件下,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饥饿果蝇的非常相似。这意味着果蝇的社会孤立会导致与饥饿相同的后果。

与此同时,这一观察结果也证实了之前对人类的一项研究:社会孤立会导致中脑对食物的渴望,这与饥饿引起的反应类似。

不仅如此,研究小组还在果蝇的大脑中枢复合物中发现了一簇表达limostatin的p2神经元,并表明它们对果蝇的社会孤立效应有贡献。

此前,p2神经元的特征是表达一种名为NpF的肽,它与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名为NpY的肽同源,而NpY与饮食和社交行为有关。

当研究人员沉默p2神经元时,果蝇的社会隔离效应消失了,这表明与p2神经元相关的神经回路调节了这些效应。

更令人信服的是,在短期隔离的果蝇中,人工激活p2神经元也会导致这些果蝇吃得更多、睡得更少。这与长期隔离的果蝇的行为非常相似。

这表明p2神经元可能能够感知隔离的持续时间,随着隔离时间的增加,调节睡眠和饮食的神经元会不断更新。换句话说,p2神经元可能起着社交隔离计时器的作用。

虽然相隔很远,但人类和果蝇确实有着共同的进化祖先。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果蝇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发展、学习和疾病的潜在机制。

今天,这项研究可能促进对人类精神疾病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可能为孤独甚至成瘾的治疗提供新的信息。

回到现实,COVID-19大流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互动,并在无形中创造了更多孤独的人。但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空间距离不再是限制人类日常交流的绝对因素。

敞开心扉与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交流,你会发现你的世界不是一个孤岛,而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837-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2194-2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