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机器学习技术 用于模拟日常穿着任务
日前,由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以及安徽农业大学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培育的稻米新品种“科辐粳9号”现场测产,在稻虾共养的生态模式下实收亩产569.4公斤,努力破解“优质稻不高产”的农业传统难题。
“科辐粳9号”被称为“科技稻”,是近期中科院科研人员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其多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内顶尖优质稻水平,适应种植范围广,在安徽淮河以南及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均可种植。
今年以来,科研人员在安徽省庐江县、宿松县、长丰县等地实施了600亩“科辐粳9号”稻虾共养示范种植 ,整体效果突出。产量高、米质优良,未使用化学农药但无病虫害发生。同时实行订单回收生产,回收价格比市场普通水稻高约40%,每亩实现虾、稻收益超过5000元,达到常规种植效益的3倍以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雪豹连片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2022-05-07 -
科学家说潜在的治疗可以阻止膝关节和脊柱骨关节炎
2022-05-07 -
科学家发现了两种蛋白质作为免疫系统调节剂的意外作用
2022-05-07 -
女性鬣狗是如何主宰男性的
2022-05-07 -
物理学家揭开袋熊立方体粪便谜团
2022-05-07 -
海洋保护区俯瞰大部分生物多样性热点
2022-05-06 -
深海热液喷口及其生态系统的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2022-05-06 -
橙汁 绿叶蔬菜和浆果可能与男性记忆力减退有关
2022-05-06 -
玛雅森林砍伐直到今天气候相关
2022-05-06 -
对日常压力因素的反应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大脑健康
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