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纳米线制成的人工突触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伍志鲲研究员课题组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金荣超教授合作,通过精选配体,构筑适当的团簇间/内弱相互作用力,生长出高质量的单晶,成功解析出Au144(SR)60的团簇结构,其结构此前困扰科学界多年,是金纳米团簇结构研究的“圣杯”。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科学》子刊上。
金子在通常情况下是黄色的,150多年前,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却合成了鲜艳的酒红色金溶胶。这种酒红色的金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也开启了纳米粒子研究的时代。为什么金溶胶是红色的?在溶液中单个金原子如何堆叠生长成金纳米晶?……这些问题激发了人们的研究热情,但也长期困扰着人们。介于金原子与金纳晶间的金属纳米团簇为理解这些问题提供了理想材料,特别是处于从纳米团簇向纳米晶转变“临界尺寸”附近的纳米团簇(纳米晶),更受到了特别青睐。然而,对其结构的解析却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研究人员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解出了Au144(SR)60的结构,证实了该团簇由三壳层(Au12-Au42-Au60)的金属内核和表面30个SR-Au-SR的“订书钉”结构单元构成,并揭示出团簇间/内存在弱相互作用力,为他们提出的团簇间/内弱相互作用力在晶体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后续高难度的金属纳米团簇/纳米晶的单晶生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变温单晶X-射线衍射发现,Au144(SR)60团簇中不同长度的金-金键具有不同的变温伸缩性,其中键长为2.88埃的金-金键,相对于其它键长的金-金键来说,具有更好的热延展性,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金属相对于其它常见固体具有更好的热延展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鹦鹉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对长寿 认知的见解
2022-05-11 -
新型有机聚合物混合物可使塑料电子元件在高温下发挥作用而不会牺牲性能
2022-05-11 -
新发现的超新星使原始故事理论复杂化
2022-05-11 -
开发利用电子自旋的电子器件的有前途的材料的磁结构
2022-05-11 -
全世界每年都有大约1000亿吨的水流失
2022-05-11 -
一种研究流感的新方法
2022-05-11 -
免疫治疗的诞生让人类看到了战胜癌症的曙光
2022-05-11 -
地球的自转决定了我们的日照时间 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2022-05-11 -
一个名叫Vitrakvi的抗癌新药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2022-05-10 -
美国尤其已经在几个方面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