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土壤所等单位学者受邀在INNOVATION发表碳中和技术与前景综述论文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ICp)朴海龙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去泛素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2 (USp22)与肝细胞癌(HCC)中脂质组异常积累的相关性。
他们阐明了USp22调控的脂肪生成机制,涉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 -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在HCC肿瘤发生中的轴,并为通过USp22抑制靶向脂肪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项研究发表在4月21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DICp的徐国旺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谭广教授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代谢重编程是癌症的标志之一,其中脂肪生成异常增加(DNL)是最常见的特征之一。
在不分裂的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速率较低,主要从细胞外循环中吸收脂质。相反,DNL,特别是脂肪酸从头合成,是癌细胞的重要脂质来源。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免疫印迹检测了肝癌组织中USp家族成员的表达,并与成对的正常相邻组织进行了比较。他们进一步使用液相色谱-质谱法筛选不同的代谢物。
结果表明,USp22是最显著的高表达USp成员,且USp22的高表达与脂质及脂样代谢物上调相关。
分子和生化实验证实USp22通过ppARγ调节脂质代谢,ppARγ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家族,通过上调脂质合成酶如ACC、ACLY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促进脂质生成。
ppARγ是USp22和USp22介导的去泛素化稳定的ppARγ和激活的ppARγ靶基因(即ACC和ACLY)的底物,促进脂肪生成和HCC肿瘤的发生。
朴海龙教授说:“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靶向脂肪酸合成的选择,这可能有利于肝癌中USp22高表达的患者。”
中国科学院提供
-
南京土壤所在水稻钾离子通道的自然变异与生理功能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2-07-26 -
南京土壤所在土壤重金属多过程耦合形态转化动力学模型方面取得进展
2022-07-26 -
北京大学马剑竹课题组发表研究论文《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网空间均匀性量化》
2022-07-26 -
武汉大学宋质银课题组发现线粒体DNA释放的新机制
2022-07-26 -
屠鹏飞/曾克武团队揭示葫芦素B抗肿瘤作用靶点
2022-07-26 -
珠江医院丁长海团队在干细胞与纳米材料治疗关节炎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2022-07-26 -
寄生蜂共生病毒双向调节寄主免疫的新机制
2022-07-26 -
上海交大系统院吕海涛课题组多维度刻画具有潜在临床对应性的实验性急慢性肝炎的功能代谢特征谱
2022-07-26 -
物理与天文学院贾金锋课题组最新突破进展发表PRL
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