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科研 >

韩世辉教授课题组在神经科学期刊 NeuroImage 发表题为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believing 的研究论文,揭示文化对believe神经机制可能的影响

时间:2022-07-26 10:34:35 来源:网络整理

文化神经科学研究文化对大脑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的影响。相信(believe)及信念(belief)是人类基本的心理活动之一,本研究结合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和行为范式,比较东西方被试加工自我和他人人格特质信念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的差异。实验招募了中国和丹麦大学生作为东西方文化下的样本,采用自我参照任务,要求被试判断是否相信人格特质形容词(如勇敢或粗鲁)可以用来描述自我或者他人(一名被人熟知的运动员)。行为结果表明,中国被试对人格特质的信念存在对他人的正向偏好,而丹麦被试却表现出对自我的正向偏好(图1)。弥散模型结果显示中国被试会根据人格特质形容词的正负性改变弥散速率的方向,提示会根据外部信息灵活调整对自我和他人的信念。相反,丹麦被试的信念会更加稳固,自我和他人的信念判断不受人格特质正负性的影响(图2)。中国被试的自我和他人非决策时长几乎重合,提示处理自我和他人信念的加工过程可能是同质的,反映互依型自我特质,而丹麦被试在他人信念的非决策时长却要高于自我信念,反映其独立型自我特质。另外,边界分布表明中国被试在判断他人信念时需要的证据量高于自我信念,而丹麦被试在判断自我信念时更为谨慎。功能磁共振结果发现,中国和丹麦被试在自我信念判断中均引发了内侧前额叶的激活。以往研究表明腹内侧前额叶在自我加工和信念判断中均扮演重要角色,那么为何同样的脑区活动会在引发不同的行为表现呢?我们推断可能在不同的文化下,腹侧前额叶的调控作用可能不同。通过路径分析发现,在中国人的自我信念判断中,腹侧前额叶的活动是通过改变非决策时长而影响自我信念(图3)。但是,丹麦人的内侧前额叶活动是通过调节边界阈值而改变自我信念。这些实验发现揭示不同文化下自我信念的大脑-认知-行为环路的差异。

课题组博士后高天宇和已毕业博士研究生韩晓春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韩世辉教授是本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134, 31421003, 31661143039)、中国科技部项目(2019YFA0707103)和中德项目(M-0093)的支持。

本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53811922000830

韩世辉教授课题组在神经科学期刊 NeuroImage 发表题为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believing 的研究论文,揭示文化对believe神经机制可能的影响 图1

韩世辉教授课题组在神经科学期刊 NeuroImage 发表题为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believing 的研究论文,揭示文化对believe神经机制可能的影响 图2

韩世辉教授课题组在神经科学期刊 NeuroImage 发表题为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believing 的研究论文,揭示文化对believe神经机制可能的影响 图3

韩世辉教授课题组在神经科学期刊 NeuroImage 发表题为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believing 的研究论文,揭示文化对believe神经机制可能的影响 图3


2022-04-25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