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确定产生视紫红质的关键机制
裸盖菇素是从毒蘑菇中提取的天然致幻剂,多项研究证实其具有治疗抑郁症的潜力,并于2019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治疗重度抑郁症和药物抵抗性抑郁症的突破性疗法,然而如何将抗抑郁作用与致幻作用分离尚存在难点。我国科学家基于致幻剂与受体的作用机制研发出一类无致幻作用的新型抗抑郁分子,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标题为“Structure-based discovery of nonhallucinogenic psychedelic analogs”。
目前已知的致幻剂都是通过激活血清素2A受体(5-HT2AR)产生致幻作用的。这项研究发现,当血清素(内源性配体)与裸盖菇素代谢产物的脱磷酸裸盖菇素分别与5-HT2AR结合时,存在另一种受脂质分子油酸单甘油酯调控的新结合模式,导致下游β-抑制蛋白(β-arrestin)信号偏向性激活。研究人员进一步以结构为导向合成β-arrestin信号偏好性化合物,并筛选出化合物IHCH-7086。小鼠实验发现,IHCH-7086能够明显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且未表现出致幻作用。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致幻的分子机制,而且找到了一类有望治疗抑郁症的新分子,为速效、长效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8615#con13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Science》期刊,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国外科学家发现治疗脂肪肝的潜在新靶点
2022-12-15 -
科学家开发一种可用于mRNA细胞溶质传递的病毒模拟细胞膜涂层纳米颗粒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脑血管生成及完整性维持新机制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实现纳米粒子在原位脑胶质瘤模型中的动态实时观测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促进胰腺癌细胞转移的机制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调节肽选择性识别神经调节肽U受体的分子机制
2022-12-15 -
科学家揭示果蝇痕迹条件反射和延迟条件反射的不同机制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命运调控因子c-Myc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2022-12-15 -
科学家定向开发新的基因递送载体用于基因治疗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灵长类动物羊膜形成具有两个独立的阶段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