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全新塞纳确定国产 明年12月开始量产
在前几日,一辆理想ONE在开启辅助自动驾驶的情况下,在G18高速上追尾了一辆违规变道的大货车。 事故造成了车内驾乘人员受伤,车内气囊未起爆,并且A柱发生断裂的情况。此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理想官方也进行了紧急回应。
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才过了几天时间,却又有一辆理想ONE发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故,同样是在开启了辅助自动驾驶的情况下,追尾了前方货车。
日前,有网友在网上曝料称,在位于京港澳高速1761公里处,一辆理想ONE与一辆半挂货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造成两车受损。
从事故现场照片来看,理想ONE追尾的是货车,理想ONE的右侧机舱顶部与货车发生碰撞,几乎没有触及到右侧A柱,机舱盖和右侧前翼子板造成撕裂。
理想ONE车主表示,事故发生时,车辆开启了辅助自动驾驶功能,并且在碰撞发生时,自己也没有介入操作。
车主回忆称,在碰撞前,自己的双手一直放在方向盘上,当时由于晚上照明情况一般,没有注意到前方大货车变道,自己在向右侧观察的时候,车辆就突然追尾了前方大货车。
更意外的是,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直到碰撞前,一直都没有发出任何提示音,而且碰撞后,车内的气囊也没有起爆。不过幸运的是,车内也没有乘员受伤。
最终,经过交警部门的调查,最终判定理想ONE驾驶员,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而回过头再来看,对于此次事故的发生,理想官方回应上次G18高速追尾货车的声明,几乎可以完全照搬套用。
对于辅助驾驶功能为何没有识别到前方货车,理想汽车此前曾称,目前辅助驾驶系统对旁边车道上车辆变入主车道的识别具有局限性,没法在旁边车道车辆并入1/5车身的时候识别成主要目标,这也是目前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局限性。
而气囊没有弹出的情况,以上次理想汽车回复的声明作为参考。
车辆A柱单独收到挤压,车辆前舱纵梁、前指梁、防撞梁及吸能盒均为发生明显变形,这种情况并不属于安全气囊的保护场景。
气囊传感器受限于位置无法监测到足够的减速度导致气囊未开启,而且目前在售车型中也没有一款车在A柱设计气囊传感器。
在此碰撞情况下,大货车尾部是挤压进车身,即使气囊起爆也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事实上,理想汽车也曾表示,L2级辅助驾驶还是亿驾驶员为主来控制车辆,不能完全替代驾驶员做决策,车主应安全的使用辅助驾驶系统。
但是现实中,总有一些司机对于这些L2辅助驾驶功能“蜜汁”自信,甚至敢手扶着方向盘,在车上“闭目养神”一会。
只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没有一家厂商敢于宣称自家自动辅助驾驶技术百分百安全可靠。所以把自己的声明安全交到L2自动驾驶手中,怎么看都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
特斯拉维保价目表公开:较BBA便宜近50%
2022-12-15 -
还安全吗?新买沃尔沃半个月车身多处鼓包“冒痘”,女子退换车遭拒
2022-12-15 -
波士顿动力:售价50万元的Spot机器人已售出260台
2022-12-15 -
华为家用新能源充电桩上线:最高功率11kW 可远程操控
2022-12-15 -
英国拟起草新立法:当车辆自动驾驶时 人类司机将不对事故负责
2022-12-15 -
印度官员:我们有激励计划 特斯拉没申请
2022-12-15 -
新一代奥迪Q5效果图曝光 并未用上分体式大灯
2022-12-15 -
宁德时代回应“麒麟电池是否有计划供货给特斯拉”:供应链合作信息属商业保密范畴
2022-12-15 -
石头科技年度旗舰:自清洁扫拖机器人 G10S 系列发布,4799 元起
2022-12-15 -
AITO 问界系列 11 月交付 8260 辆未能破万,官方称受疫情反复及供应链紧张影响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