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企业新闻 >

同济大学973首席科学家Nature子刊聚焦“死不了的癌症”

时间:2016-04-06 00:00:00 来源:网络整理

来自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Kappa阿片受体激活可以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并促进少突胶质细胞介导的髓鞘再生。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4月4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973首席科学家、任职于同济大学及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谢欣(Xin Xie)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研究方向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通路与重大疾病(自身免疫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相关性研究及基于GpCR的新药研发;小分子化合物调控干细胞命运的研究及新药研发。

了解perkinElmer AlphaLISA表观遗传学工具的更多信息请填写表格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损伤,导致年轻人残疾,有“死不了的癌症”之称。MS的发病是以一连串的病理事件为特征,涉及免疫系统激活、淋巴细胞浸润、小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局灶性炎症脱髓鞘和轴突损伤。有研究提出,是CD4+ T细胞,尤其是Th17和Th1细胞亚群引起了疾病早期发病。

当前所有可获得的所有MS药物都是靶向免疫系统,例如β-干扰素、醋酸格拉替雷(glatiramer acetat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芬戈莫德(fingolimod)等。尽管能够有效减少复发率和新病灶形成,这些药物对阻止残疾进展影响不大。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pC)分化、髓鞘再生,及随后的神经元功能恢复是近年来提出的MS治疗新方向。

内源性阿片系统是由MOR、DOR、KOR和它们的配体所组成,有研究提出其参与了MS的发病机制。然而,目前对于确切的受体和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采用遗传方法删除KOR可以加剧实验室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一种常用的MS动物模型),而用激动剂激活KOR则可减轻这些症状。研究人员发现KOR并没有影响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相反,它促进了体内外的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和髓鞘形成。

新研究提出,靶向KOR有可能是开发出新的MS疗法来补充现有免疫抑制治疗一条吸引人的途径。

2011年,谢欣研究员在小分子化合物提高ipS诱导效率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重要核心期刊《Cell Research 》上。该研究不仅发现了有效提高重编程效率的小分子化合物,也部分揭示了重编程的机理,还为老药新用提出了新的思路(谢欣研究员《Cellresearch》创新ipS新技术 )。

一种看起来很像仙人掌的植物居然具有减肥的作用,2014年,谢欣研究员领导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解析了这种特殊植物食欲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发表在pNAS杂志上(谢欣研究组《pNAS》发现天然减肥成分作用机制 )。

2015年8月,来自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她们利用化学鸡尾酒成功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了心肌细胞。这一研究突破发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这一概念验证研究为在体内采用药剂来实现心肌细胞转分化,及开发出更安全的心理衰竭疗法奠定了基础(同济大学973首席科学家发布细胞转分化研究新突破)。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Kappa opioid receptor activation alleviates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and promotes oligodendrocyte-mediated remyelination

Multiple sclerosis (MS) is characterized by autoimmune damage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ll the current drugs for MS target the immune system. Although effective in reducing new lesions, they have limited effects in preventing the progression of disability. promoting oligodendrocyte-mediated remyelination and recovery of neurons are the new directions of MS therapy……

作者简介:

谢欣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兼职教授。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美国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大学神经科学专业的博士学位。随后转入新泽西医学院从事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致力于神经节苷酯对神经细胞内钙离子平衡调控作用的研究。2004年加入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担任模型建立II部主管,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小分子化合物对干细胞命运调控的研究及高通量/高内涵新药筛选模型建立及应用工作。她的工作不仅获得中科院“****”择优支持,同时还获得教育部、人事部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支持,并于2009年起担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首席科学家。她还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包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并于2013年获第十届“全国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奖。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