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靳莹 田宏亮 记者冯国梧)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米(即纳米的1/10)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相关研究成果5月12日在线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
日前,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多国发生了“寨卡热”疫情。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感染还与胎儿和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些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关。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已有33个国家报告有寨卡病毒传播。
解旋酶是设计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在病毒增殖过程中,解旋酶几乎是所有病毒复制所必须的蛋白。在寨卡病毒复制过程中,寨卡病毒解旋酶通过水解三磷酸核苷获取能量从而实行对双链核酸的解链功能。这一功能和过程对该病毒的增殖至关重要。研究人员介绍,把寨卡病毒解旋酶的特定活性位点作为关键靶点,将为开发抑制病毒复制和控制寨卡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抑制剂打下基础。
杨海涛团队解析的寨卡病毒解旋酶晶体结构,分辨率达到1.8埃米。这一高分辨率结构揭示了水解三磷酸核苷的关键区域,以及容纳RNA的正电荷通道。研究人员表示,“为寨卡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一个精确的模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