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记忆性IL-7Rα+ ILC1s形成过程图
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抵抗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早期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LCs也具有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记忆,它们能够对半抗原、MCMV病毒、细胞因子刺激等产生记忆,介导长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田志刚、孙汭课题组发表了题为“Memory formation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IL-7Rα+ ILC1s via a lymph node-liver axis”的研究论文,发现ILC1s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并揭示了其记忆形成及维持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9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大教授田志刚、孙汭及副教授彭慧,第一作者为王宪伟。
2013年,田志刚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CD49a+肝脏驻留NK细胞(liver-resident NK, LrNK),并揭示了LrNK细胞的免疫记忆功能(J Clin Invest123, 1444-1456 (2013)),之后该细胞被免疫学界列为三大类ILC细胞之一的ILC1。然而,LrNK或ILC1细胞如何应答特异性抗原及如何获得免疫记忆功能仍是未解之谜。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接触性超敏反应模型,发现半抗原致敏能够将IL-7Rα+ ILC1s招募至皮肤引流淋巴结,该过程依赖趋化因子受体CXCR3。进入引流淋巴结后,ILC1s迅速应答半抗原,分泌大量IFN-γ和TNF,表现出活化的状态。致敏后48小时,淋巴结ILC1s数量达到峰值;72小时,淋巴结ILC1s获得对特定半抗原的免疫记忆潜能。随后,记忆性ILC1s依赖S1pR1迁出引流淋巴结;通过其表面的CXCR6与肝窦中丰富的CXCL16相互作用,记忆性ILC1s得以驻留在肝脏中。
此外,肝窦中的IL-7对于记忆性ILC1s的长期存活具有重要作用。当机体再次遭遇特定抗原时,肝脏驻留的记忆性IL-7Rα+ ILC1s能够迁移到效应部位,介导皮肤局部的炎症反应。
这项研究鉴定了一群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的ILC1s亚群,记忆性ILC1s在淋巴结中形成,而在肝脏中长期驻留。这项工作为“ILC Memory”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原文标题:
Memory formation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IL-7Rα+ ILC1s via a lymph node-liver axi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7405-5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