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企业新闻 >

研究人员发现范科尼贫血骨髓衰竭的机制

时间:2020-10-16 00:00:00 来源:网络整理


范科尼贫血(Fanconi,F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衰竭、发育异常和易患多种癌症。FA背后的分子机制是DNA修复蛋白编码基因的遗传突变,导致不可逆的骨髓衰竭。这些基因突变如何导致骨髓干细胞衰竭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这种原因。这项发现发表在《Cell Stem Cell》上。

研究结果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干细胞移植。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Anninia Färkkilä说,更好地了解骨髓衰竭的机制,有助于计划干细胞移植,并为较温和的范科尼贫血开发新疗法。

MYC基因表达导致永久性骨髓衰竭

在这项研究中,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并发现,出乎意料的是,范科尼贫血患者骨髓干细胞中MYC基因过度表达。MYC是调节恶性肿瘤形成的最著名的基因之一。

功能实验表明,MYC的过度表达导致干细胞分裂并从骨髓中分离。

MYC基因的过度表达是由炎症介质引起的,它导致范科尼贫血患者血液循环中干细胞的异常存在。Färkkilä指出,在小鼠实验中,一种MYC抑制剂减少了干细胞的脱离,但同时也减少了细胞的增殖。

这表明,由于炎症应激信号,干细胞中MYC上调,是干细胞生存所必需的,但作为一种副作用,导致FA患者从骨髓生态位中脱离,发展成骨髓衰竭。

确定与骨髓衰竭相关的机制有助于开发范科尼贫血患者癌前状态的生物标志物。

Färkkilä说:“FA中有缺陷的DNA修复基因通常会导致一些癌症的发生,这也使得这一发现对于其他癌症类型,比如卵巢癌,具有潜在的意义。”

原文检索:MYC promotes Bone Marrow Stem Cell Dysfunction in Fanconi Anemia

(生物通:伍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