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企业新闻 >

非洲发现新物种

时间:2021-06-17 00:00:00 来源:网络整理

科学家发现生活在Niger河与Volta河之间的树蹄兔的叫声不同于生活在非洲林区其他地区的蹄兔。耶鲁大学人类学家Eric Sargis在《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杂志发文描述了这一新发现的独立物种,并将其命名为Dendrohyrax interfluvialis。

Dendrohyrax interfluvialis(D. interfluvialis)栖息在加纳东南部、多哥和贝宁南部以及尼日利亚西南部沿海地区两河之间的干湿雨林。新物种被划分出来的依据是它们独特的叫声以及解剖和遗传差异。

耶鲁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哺乳动物和脊椎动物古生物学馆长Sargis回忆道:“2009年,我的同事们John Oates和Simon Bearder在尼日利亚研究夜猴,他们注意到Niger河两边的蹄兔的叫声有所不同。”

蹄兔长得像兔形目和啮齿目的结合,但它们却是独立成目的——蹄兔目。分布于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中东和阿拉伯半岛等地。蹄兔群居,喜爱鸣叫,属植食性动物,偶尔吃昆虫。

成年蹄兔看起来跟土拨鼠一样大——但它们与大象和海牛关系密切。研究人员解释说,它们通常被视为夜间活动和树栖动物,但事实证明,它们的行为很难研究,部分原因是,与非洲大多数夜间活动的哺乳动物不同,它们的眼睛在夜间不发光,因此更难被发现。

研究人员研究了1968年至2020年间12个国家42个地点的418次蹄兔叫声录音。从96个最清晰和最完整的录音样本生成超声图像,其中包括两河之间的34个和来自欧美地区、中东和东非的树蹄兔种群的62个,测量它们的持续时间、频率范围和重复率,在其他特征中。这项分析显示,几乎所有记录在河流之间的叫声都是“拨浪鼓的吠声”,不同于Volta河西侧和Niger河东侧记录的尖叫叫声。

Sargis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合著者Neal Woodman还研究了欧洲和北美6个博物馆收藏的69个成年蹄兔标本的头骨。他们发现,在河流和其他地方采集的标本中,头骨的形状和大小存在细微但明显的差异。D. interfluvialis的头骨比河流间带以外的短而宽。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合著者Edward Wiafe对博物馆保存的毛皮、猎人捕杀的蹄兔尸体和相机陷阱图像进行了检查,发现D. interfluvialis的毛皮颜色有差异。D. interfluvialis和其他种群相比,前者的侧翼和四肢呈斑点状深棕色和浅黄褐色,后者为深棕色至近黑色。最后,根据这项研究,对来自整个非洲雨林的21个蹄兔组织样本的遗传分析发现,河间种群在遗传上不同于其他蹄兔谱系。

纽约亨特学院人类学名誉教授Oates协调了这项研究的各种分析。自从1964年,当他第一次听到比奥科岛上蹄兔的夜间叫声时,他就一直在研究这种新描述物种居住的地区的生物地理学。

Oates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iger河与Volta河是一系列哺乳动物的重要生物地理屏障。例如,水豚不易涉水,因此,通过数百万年的气候变化,非洲森林经历了扩张和收缩,新物种会在被称为残遗种保护区(避难所)的孤立森林中分化形成,但又会被大河限制传播,新发现的D. interfluviali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此,Niger河与Volta河之间的地区现在有许多独特的动物物种,作者解释说。然而,研究人员警告说,Niger河与Volta河之间地区的野生动物正受到严重威胁,因为人口众多,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他们指出,通过商业伐木、砍伐树木以生产木柴和木炭、种植园农业和自给农业的综合作用,森林已被砍伐成碎片,而大多数大型哺乳动物则被猎杀以获取肉。他们呼吁加强努力,建立有效的新自然保护区。

原文检索:John F Oates, Neal Woodman, philippe Gaubert, Eric J Sargis, Edward D Wiafe, Emilie Lecompte, Françoise Dowsett-Lemaire, Robert J Dowsett, Sery Gonedelé Bi, Rachel A Ikemeh, Chabi A M S Djagoun, Louise Tomsett, Simon K Bearder. A new species of tree hyrax (procaviidae: Dendrohyrax) from West Africa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iger–Volta interfluvium in mammalian biogeography.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21; DOI: 10.1093/zoolinnean/zlab029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