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友绍教授联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顾继东教授,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与适应的生态学模式。相关成果上在线发表在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国际生物腐蚀与生物降解》杂志。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25℃等温线内(图.1),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海岸带有红树林分布,面积约1700万公顷。
全文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和极端天气4个方面,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变化特征,阐述红树林对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和极端天气响应与适应的生态学机制(图.2-3),还简要地概述了红树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危害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涉及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红树林湿地重要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别是红树林湿地中古菌的潜在生态功能研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会动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挑战与机遇。
本研究阐述了作为具有独特的功能以及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独特纽带,红树林对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多样性维持和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红树林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与适应的生态学模式,即红树林具有“四高”特性的新观点(图.3)。阐明了红树林湿地微生物在适应人类活动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生态功能与作用。
王友绍为该论文第一和通讯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际伙伴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Wang Y.S., Gu J.D. Ecological responses, adaptation and mechanisms of mangrove wetland ecosystem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21, 162: 105248。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4830521000780
图.1气候变化影响下红树林全球脆弱区分布
图.2低温胁迫下红树植物响应的分子生态学模式
图.3 红树林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与适应的生态学模式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