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对同类保持较低的攻击性是维持群居生活的必要条件,对于具有同类相食行为的物种更是如此。一个物种对同类的攻击性强弱与其社会性程度密切相关。永久社会性物种通常不对同类表现出攻击行为,而非社会性或社会性程度较低的物种通常具备很强的同类攻击行为。大蚁蛛拥有超长亲代抚育行为,雌性大蚁蛛会把后代从孵化开始一直抚育到营养独立甚至成年之后,并且成年后的雌性后代依然与母亲同巢生活相当长时间直至繁殖期离巢,其社会性程度极其及其接近“永久社会性”水平。研究大蚁蛛的攻击行为及其可塑性和调控因素对于理解动物界中亚社会性到永久社会性的转变机制非常重要。
版纳植物园节肢动物行为与生态研究组研究生董冰及其导师陈占起研究员和权锐昌研究员及刘景欣合作研究发现1)大蚁蛛的攻击行为与亲属关系无关,而与群居条件密切相关:无论是否是亲属,群居条件下的大蚁蛛攻击行为弱于独居的大蚁蛛;2)大蚁蛛攻击性有很强的可塑性:独居大蚁蛛在群居之后的第三天大幅降低了攻击性,再次独居一周后其攻击行为又会增强;3)视觉信息对于大蚁蛛攻击性的可塑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表现出强烈攻击行为的大蚁蛛,在用镜子替代真实同伴的饲养盒中生活六天后,攻击性也会显著下降。
相关结果以“Mirror image stimulation could reverse social-isolation-induced aggressiveness in the high-level subsocial lactating spider”为题于2022年4月在线发表于期刊Animal Cognition上,并在动物行为学家微信公众号以““哺乳”蜘蛛照镜子可以降低攻击性”报道。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特此致谢。
图1:亲属(Kin)与非亲属(Non-kini)、群居个体(pre-dispersal)与独居个体(post-dispersal)之间攻击行为的对比
图2:再次群居装置示意图
图3:镜像模拟再次群居装置示意图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