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健康院在可诱导外源基因表达工具猪培育及其应用取得新进展
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青年教师陈家杰以最后通讯作者身份正式发表研究论文,题目为“plant-Derived Molecule 4-Methylumbelliferone Suppresses FcεRI-Mediated Mast Cell Activation and Allergic Inflammation”(Molecules 2022, 27, 1577. https://doi.org/10.3390/molecules27051577),硕士研究生王慧娜和本科生向秋安为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大学为唯一作者单位。
临床上常见的I型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和食物等。肥大细胞作为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病理生理效应器,在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寻找抗肥大细胞激活的靶点及其药物。4-甲基伞型酮(4-MU),又称羟甲香豆素,药品名Hymeromone,已经被FDA或CFDA等批准口服药,用于治疗胆道痉挛、胆囊炎、胆石症等。本研究评估了4-MU的抗过敏作用,特别是关于抗肥大细胞激活的调节作用。该研究使用了抗二硝基苯基(DNp)-IgE/DNp刺激活化嗜碱性粒细胞系RBL-2H3和小鼠骨髓源性肥大细胞,构建了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模型;通过测量β-己糖胺酶、组胺的释放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确定了4-MU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MApK激酶信号分子的表达;在小鼠IgE介导的被动皮肤致敏反应(pCA)和OVA诱导的主动系统致敏反应(ASA)模型中证实了4-MU的体内抗过敏作用。结果表明,4-MU在体外和体内均可抑制肥大细胞的活化,可以作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潜在药物。此外,有报道COVID-19患者口服羟甲香豆素后肺部病变改善明显,羟甲香豆素有望成为国产抗新冠药物。本研究发现了羟甲香豆素抗炎新的分子靶点。
-
珠江医院丁长海团队在干细胞与纳米材料治疗关节炎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2022-07-26 -
寄生蜂共生病毒双向调节寄主免疫的新机制
2022-07-26 -
上海交大系统院吕海涛课题组多维度刻画具有潜在临床对应性的实验性急慢性肝炎的功能代谢特征谱
2022-07-26 -
物理与天文学院贾金锋课题组最新突破进展发表PRL
2022-07-26 -
水生所关于微囊藻毒素对摇蚊幼虫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2022-07-26 -
郑火青实验室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论文
2022-07-26 -
邹晓庭实验室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发表论文
2022-07-26 -
物理与天文学院沈文忠课题组:钙钛矿/晶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2022-07-26 -
香港浸会大学Nature子刊发文:一种蛋白水解酶 可调控饱腹感
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