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企业新闻 >

小小的狨猴在子宫里练习呼唤母亲

时间:2022-07-29 01:17:08 来源:网络整理

这一发现可能也适用于人类,因为妊娠晚期的超声波显示,发育中的人类在子宫里会做出类似哭泣的动作。

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最初的叫声和咕咕声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这些发声和与父母及其他照顾者的互动,除了能让他们打电话向家人求助外,还为日后生活中更复杂的沟通奠定了基础。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系和普林斯顿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Darshana Narayanan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说:“我们想知道这些最初的新生儿发声是如何发展的。”

Narayanan和他的同事们每周给4只怀孕的狨猴做2到3次超声波检查,每只狨猴总共做14到17次超声波检查,从超声波第一次看到它们的脸开始,一直到它们出生前一天。研究小组利用超声波扫描纵向跟踪发育中的狨猴的头部、面部和嘴巴的运动,并将它们与新生狨猴喊出声音时的运动进行比较。

通过逐帧分析,研究小组发现,发育中的狨猴的头部和嘴部运动最初是协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嘴部运动变得明显起来。最终,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它们的动作与哭泣的新生儿狨猴短暂分离时的动作几乎没有区别。

为了证实这些动作不是一般的头和嘴的动作,研究小组还比较了出生前后的舔舐动作,以及与另一种狨猴吱吱叫的声音相关的动作。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婴儿在出生前和出生前哭泣的动作模式与舔舐或吱吱叫的动作不同。

Narayanan说:“我们的实验表明,狨猴在发出声音之前就开始练习重要的社交呼唤所需的动作。”她补充说,进一步研究狨猴的这些动作可能有助于科学家更多地了解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社会发声的发展。

“狨猴为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声音发育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机会,”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资深作者Asif Ghazanfar教授总结道。“像人类一样,狨猴非常社会化,通过与父母的互动学会发声。”

Darshana Z Narayanan, Daniel Y Takahashi, Lauren M Kelly, Sabina I Hlavaty, Junzhou Huang, Asif A Ghazanfar. prenatal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vocalizations. eLife, 2022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