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服务平台助推芯片山东替代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教育厅、科技厅等9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从7个方面推出27条改革措施,深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赋予科研人员经费使用更大自主权,切实为科研经费“松绑”,为科研人员“减负”,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赋能全省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一是“放到位”。提高科研经费中用于“人”的比例,将200万元及其以下科研项目经费的间接费用比例提高到不超过40%(国家标准为500万以下,提取比例为不超过30%),项目承担单位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放宽财务报销管理,明确对国内差旅费中的住宿费可实行包干制,对部分无法取得发票的科研活动支出据实报销;简化科研项目验收结题财务审计,明确在100万元以下的财政支持科技计划项目,以科研项目经费决算报表作为结题依据;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由单位缴纳的项目聘用人员社会保险补助、住房公积金等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赋予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
二是“管精准”。细化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明确在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层面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机构层面开展经费包干制试点;鼓励高端创新平台机制创新,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所属研究院,评估优秀的“一室一中心”(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中开展试点,允许从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并自主使用;优化科技创新类引导基金使用,引导其重点投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省十大新兴产业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三是“服关键”。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报销、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开展对顶尖领衔科学家稳定支持试点,给予领衔科学家课题研究、团队选聘、经费使用等方面充分自主权,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措施;减少科研项目经费过程检查,原则上一个项目周期“最多查一次”;建立创新尽职免责机制,对尽职无过错科研、财务等相关人员免予问责。
-
兰州高新区获批实施首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
2022-12-15 -
甘肃省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兰白自创区
2022-12-15 -
北京:一流科技深度学习框架助推AI新基建“普惠化”
2022-12-15 -
河南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2022-12-15 -
亩产910公斤!海南杂交水稻攻关示范项目2022年双季早稻测产
2022-12-15 -
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主体兰州经开区建设水平持续迈上新台阶
2022-12-15 -
宁波余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攻坚行动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2022-12-15 -
2021年北京技术市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总量首次突破9万项,成交额突破7000亿
2022-12-15 -
贵州省科技厅圆满完成2021年科技研发产业招商工作
2022-12-15 -
四川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