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服务平台助推芯片山东替代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研究团队在《metabolic Engineering》杂志发表题为“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 artificial pathway for biosynthesis of acetaminophen in Escherichia coli”的研究论文,该团队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合成途径,首次实现了利用微生物生产非天然产物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镇痛和治疗发热的主要药物之一。2021年,预计全球对乙酰氨基酚市场规模达7.723亿美元。该团队利用酶的杂泛性及底物产物相似性原则,设计了一条对乙酰氨基酚的生物合成新途径,实现了对乙酰氨基酚的生物合成。通过采用温度响应控制系统,减少了合成途径中副产物的积累,实现对乙酰氨基酚产量120.03 mg/L。该研究为对乙酰氨基酚的工业化绿色生产奠定了基础。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96717621001403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metabolic Engineering期刊原文章,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广西 :破除“创新孤岛”打造产学研用新高地 我区组建4家创新联合体
2022-12-15 -
福建:三明市科技局多措并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2-12-15 -
北京:高精尖项目组团落地中关村科学城
2022-12-15 -
2021年度贵州省技术经纪人等级培训顺利收官
2022-12-15 -
山东:2.7亿元 青岛下达第三批科技计划项目,涉及海洋科技创新、未来产业培育……
2022-12-15 -
兰州高新区获批实施首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
2022-12-15 -
甘肃省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兰白自创区
2022-12-15 -
北京:一流科技深度学习框架助推AI新基建“普惠化”
2022-12-15 -
河南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2022-12-15 -
亩产910公斤!海南杂交水稻攻关示范项目2022年双季早稻测产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