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服务平台助推芯片山东替代
蚊媒病毒是以蚊虫作为传播媒介的病毒的统称,其中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揭示蚊虫倾向于叮咬病毒感染者从而造成疫病加速传播的机制,相关成果在《Cell》发表,论文的标题为:A volatile from the skin microbiota of flavivirus-infected hosts promotes mosquito attractiveness。
研究团队发现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可以抑制宿主皮肤分泌抗菌肽,导致宿主皮肤表面芽孢杆菌增殖速度加快。皮肤芽孢杆菌可以产生激活蚊虫嗅觉神经系统的代谢产物苯乙酮(Acetophenone),增加宿主被蚊虫叮咬的风险。前期研究显示,临床广泛使用的皮肤病治疗药物异维甲酸(isotretinoin)可以抑制芽孢杆菌的增殖,研究人员进行了调节感染者皮肤菌群,减缓蚊媒病毒传播速度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登革病毒及寨卡病毒感染者口服异维甲酸后,皮肤表面芽孢杆菌增殖减慢,皮肤外侧的苯乙酮含量和被蚊虫叮咬的概率显著降低,病毒的传播循环受到有效延阻。
该研究深入揭示了蚊媒病毒快速传播流行的关键问题,同时为预防相关疾病蔓延提供了新策略。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5.016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Cell》,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2022-12-15 -
广西 :破除“创新孤岛”打造产学研用新高地 我区组建4家创新联合体
2022-12-15 -
福建:三明市科技局多措并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2-12-15 -
北京:高精尖项目组团落地中关村科学城
2022-12-15 -
2021年度贵州省技术经纪人等级培训顺利收官
2022-12-15 -
山东:2.7亿元 青岛下达第三批科技计划项目,涉及海洋科技创新、未来产业培育……
2022-12-15 -
兰州高新区获批实施首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
2022-12-15 -
甘肃省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兰白自创区
2022-12-15 -
北京:一流科技深度学习框架助推AI新基建“普惠化”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