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医生发现针灸可以显著减少慢性头痛
一项研究表明,引起热带疾病寨卡和登革热的病毒可以利用宿主的体味为自己服务。这两种病毒都能改变小鼠的气味,让饥饿的蚊子对它们更有食欲。北京清华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共同作者程功(音译)说,这种策略可以帮助病毒乘机到达新的目标。他说,阻断这种气味难闻的接管的技术不仅有助于控制寨卡病毒和登革热,还有助于控制其他蚊媒疾病。这项研究发表在6月30日的《细胞》杂志上。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疾病控制专家James Logan说,研究人员几十年前就知道,一些疾病会改变宿主的气味。某些病毒和微生物已经进化到可以利用这一点。例如,被黄瓜花叶病毒感染的植物释放出一种吸引蚜虫的分子,这种病毒利用蚜虫作为载体感染新的植物。科学家们还发现,引起疟疾的寄生虫能通过改变宿主身体气味向路过的蚊子加强宣传。
为了观察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是否也进化出了吸引蚊子注意的方式,程功和他的同事们用其中一种病毒感染了小鼠。然后,他们将感染的小鼠和健康的小鼠分别放在不同的笼子里,并让它们的气味飘进一个充满蚊子的容器,这两个笼子都连接在一起,看看昆虫喜欢哪一组。大约65-70%的蚊子会向有感染小鼠的笼子移动,这表明这些小鼠的气味更吸引人。
对每个封闭笼子的空气进行的化学分析显示,受感染的小鼠散发出难闻的化合物,包括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名为苯乙酮的分子。研究人员发现,感染寨卡病毒或登革热病毒的小鼠产生的苯乙酮是健康小鼠的十倍。用苯乙酮涂抹健康的小鼠和一些人类志愿者,发现蚊子会被这种气味所吸引。
产生苯乙酮的细菌自然生长在皮肤上,但它们的数量通常由皮肤细胞分泌的一种抗菌蛋白来控制。然而,该团队的研究显示,当小鼠感染登革热或寨卡病毒时,负责制造这种蛋白质的基因活性较低。
结果,感染小鼠的皮肤上滋生了大量产生苯乙酮的细菌,使小鼠散发出异味,引起饥饿的蚊子的注意。研究人员从登革热患者的腋下提取棉签,发现人类在感染病毒时比没有感染病毒时产生更多的苯乙酮。此外,相比未感染者的拭子,蚊子更容易被登革热患者的汗液拭子吸引。
气味武器总之,这些信息表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已经将苯乙酮武器化,以帮助自己传播。然而,研究人员还发现,给感染的小鼠服用维生素A(通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有助于降低动物分泌的苯乙酮的数量,这可能为控制两种疾病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该团队现在计划测试使用维生素A来减少登革热在马来西亚的传播。马来西亚是登革热的流行地区。
这意思是多吃维生素A有助于减少被蚊子咬?
-
糖尿病竟然可加速大脑老化和降低认知能力
2022-07-26 -
狼是如何驯化成狗的?这篇Nature文章给出了更多线索
2022-07-26 -
研究发现基因技术可助宇航员在太空中快速诊病
2022-07-26 -
太难了:闻味都能导致寿命延长损失?!
2022-07-26 -
Nature Methods:利用大数据更好地了解癌症突变
2022-07-26 -
吃的是高脂肪食物,却明显更瘦?难道Nature新研究能帮助实现减肥自由了!
2022-07-26 -
Nature Plants:“极端”植物在面对压力时生长得更快
2022-07-26 -
研究表明云母动物是已知最古老的茎类脊椎动物
2022-07-26 -
在家雀中发现新的禽病毒
2022-07-26 -
Cell Stem Cell驳斥了一项关于免疫受体ACKR1定位的研究
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