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Nature子刊揭示氨基酸代谢失调促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高血压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重要可改变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45亿,而且患病人数正在快速增加。因此,积极寻找并探索适合我国居民的高血压管理策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具有重大的社会及经济价值。尽管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对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性已被临床试验证实,但这种有效的干预方式并未在一般人群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普及。如何让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使其规律服药,以提升高血压的控制率是目前高血压控制待解决的重要瓶颈问题。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黎强教授联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兆青研究团队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开展了一项关于高血压控制的实施研究,探索经济激励能否改善我国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在美国心脏协会(AHA)旗下国际知名期刊hypertension(中科院1区)上发表题为Effect of Financial Incentives on Hypertension Contro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China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发现,给予高血压患者一定的经济奖励,在短期内对高血压的控制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效果欠佳。
该研究在辽宁省三个城市(沈阳、丹东、阜新)共纳入217例未受控制高血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对象均给予移动设备的互动管理,即医生定期通过微信向两组患者推送标准的高血压教育材料,患者也可通过微信与医生进行沟通。为了提高应答参与率,所有患者在基线时每人给予100元,每次随访还提供50元交通补贴。对于干预组,鼓励患者每周自测血压一次,记录降压药药物使用情况,完成记录即可每周奖励5元。分别在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测量诊室血压,血压下降10mmHg或达标(<140/90 mmHg)者可得到50元或等值的实物奖励。干预组理论上每人总共可获得760元:包括4次随访中血压达标(每次50元,总计200元),记录奖励每周5元(总计260元),完成随访问卷调查的补贴(300元)。而对照组仅有完成随访问卷调查的300元补贴。
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经济激励明显改善了第3个月随访时的血压控制(48.9% vs 33.0%);同时发现干预组收缩压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20.9mmHg vs 16.1mmHg, p = 0.018),干预的3个月之后并未观察到经济激励的持续效果,两组之间的血压降幅和控制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首次验证了中国人群中经济激励对短期血压控制的有效性,为我国的高血压防治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公共卫生学院郑黎强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与中国医科大学孙英贤教授和孙兆青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第一通讯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松纯、朱毅鑫教授团队在机器人自主规划有效的工具使用策略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2022-08-06 -
一个细胞接着一个细胞,科学家们构建阿尔茨海默氏症大脑变化的高分辨率地图
2022-08-06 -
雄性小鼠中HIV-1 Tat表达可促进与年龄相关的神经内分泌、认知和行为共病
2022-08-06 -
细胞中分子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光学成像
2022-08-06 -
肉毒杆菌毒素如何麻痹杀死细胞?
2022-08-06 -
挑战进化论:长读测序发现高达20%的果蝇基因来自细菌
2022-08-06 -
《Nature》噬菌体细胞核与人类细胞核的惊人相似性
2022-08-06 -
新的研究表明,导致致命脑瘤的基因也会导致儿童癌症
2022-08-06 -
脂肪肌肉质量比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
2022-07-30 -
《Nature》“肠漏假说”的一片关键拼图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