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于重金属的奶牛加剧了对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体危机
最近很多人在问“三寸不烂之舌打一动物(三寸不烂之舌猜一字)”,今天小编就三寸不烂之舌打一动物(三寸不烂之舌猜一字)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关于子贡《史记》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叫田常的大臣,非常的专权,国内对他的意见非常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定对外发动战争,以转移国人的视线,美国的领导人现在经常用的这一招,我们几千年就有人用了,他首先选定的对象是鲁国。
鲁国是孔子的故乡,虽然鲁国对孔子不怎么样,而且此时他还寄居在邻国卫国,但鲁国毕竟是自己的家乡,谁愿意自己的家乡被人蹂躏呢?孔子于是派自己的学生子贡去齐国游说。
子贡是孔子得意的门生之一,是当时孔子学校语言科的学生,除了被孔生骂作粪土糊不上墙的宰予,子贡应该是孔子所有学生中口才最好的学生了,这也是孔子派他去齐国的原因。
子贡肩负老师的重托来到了齐国,并且见到了田常,他对田常说,如果你真想打仗的话,就不要打鲁国了,因为鲁国国力薄弱,而且军队又少,又不善于战,所以,不好打。要打就打吴国,吴国强胜,军队战斗力又强,士兵又善于打仗,因此,你最好打吴国。
田常听后大怒,指着子贡的鼻子骂道,你这不是扯蛋吗,弱小的不打去打强大的,你傻还是我傻?
子贡说,你先别发火,想想你为什么要打仗?
田常一脸茫然。
子贡解释道,如果你为齐国打仗,那自然要打鲁国了,但是,你是为了转移齐国对你怨恨而巩固自己的地位才发动战争,如果打鲁国出兵就胜,并不能体现你的价值,但是,如果打吴国就不易取胜,非得有你撑着才行,这样才能体现你存在的价值。因此,现在也有人分析三国时期,为什么司马懿老是愿意输给诸葛亮,因为他自己的势力没培养起来之前,如果把诸葛亮打败了,他自己在曹魏就没有利用价值了。
田常一听,觉得子贡说得非常有道理。他想釆纳子贡的意见,但是现在军队已到鲁国边境上,没有理由再掉头去吴国啊。
田常对子贡说出了心中的疑虑,子贡告诉他说这个交给我,我会让吴国主动来打你,那样你就师出有名了。
于是子贡来到吴国,对吴王说,现在齐国要打你的兄弟鲁国,如果齐国灭了鲁国就会变得更强大了,那个时候,齐国就有能力来吞并你的吴国了。
吴王很赞同子贡的说法,但吴国现在最担心是越国,如果自己去救鲁国,越国抄自己的后路怎么办?子贡看出吴王的担忧,说我替你去一趟越国解决你的后顾之忧吧。
于是子贡又来到越国。孔子虽然过着如丧家犬的生活,但是在诸侯国之间还是有很高的声望,就连他有名的学生在诸侯国间也都一样受到尊重,对他们的建议大家还是非常重视的。
子贡不请而来,让越国国王勾践很感动,忙问子贡有什么赐教。
子贡说,你越国现在很危险,因为吴国正准备攻打你,越王一听很紧张,忙问子贡那该怎么办呢?
子贡说,你不着急,我已经为你想好了主意,你可以向吴王提议帮助他一起攻打齐国,如果他攻打齐国输了,你就反戈一击,以报你曾经的羞辱之仇。
那要是他赢了怎么办,越王问道。
子贡说,如果他赢了,我会让他继续进攻晋国。
如果他进攻晋国再赢了,怎么办?越王勾践继续追问。
子贡说,这个你放心,我让他赢不了。
越王勾践将信将疑的采纳了子贡的建议,并派使者赶赴吴国,同时也返回吴国,告诉吴王,越王会派军队协助他攻打齐国。这下吴王终于下定决心,联合越国进攻齐国。
子贡又马不停蹄来到了晋国,对晋国的国君说,你要做好准备,吴国与齐国开战了,如果吴国打败了齐国,吴王一定会趁势来攻打你晋国,以满足他称霸的愿望。
果然,吴国打败了齐国,齐国失败了,鲁国的危机自然驮解除了,孔子让子贡解救鲁国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但是,战争并未因此而结束,吴王打败了齐国,果然乘胜继续去攻打晋国,由于晋国有了子贡的提醒,早已做好了准备,结果把吴国打得大败,越王勾践也早受到子贡的提醒,看到吴国大败,趁其败兵还未返回时,袭击吴国,终于大败吴国,吴王自杀,越王勾践终于报仇雪恨。
对了这一段故事,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未带一兵一卒,全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救了鲁国,乱了齐国,灭了吴国,让晋国强大,让越国称霸。子贡的一次出使,改变了各国的利害关系,以后的十年之中,五个国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子贡的一张嘴确实很厉害,把那些堂堂的国君国王说得晕晕乎而言听计从,以至于丧命亡国。
那么,子贡的一张嘴真的就无往而不胜了吗?我们来看看《智囊全集》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孔子出游,在途中不小心让马儿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很生气,把马关了起来。孔子让子贡去与农夫讨马,子贡低声下气的跟农夫讲了一大通道理,但农夫不为所动,没有把马还给子贡,子贡只好空手而归。
孔子很失望,于是让马夫前去。
马夫对农夫说:“你从未离家到鲁国去耕作,我们也不曾到这里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吃呢?”
就这么简单的三,四句话,农夫听出了道理,于是把马还给马夫。
同样是囗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子贡,为何能说服一大群君王,却说服不了一个农夫?如果子贡真的能言会道,为何不如一个马夫?
在前一个故事中,子贡确实是凭一张嘴弄得天下大乱,战火纷飞,但借的是孔子的声望,釆用的是欺骗,恐吓的卑鄙手段达成目的的,那些君王们之所以甘愿上当受骗,都是因为各自利益的驱使,如果没有自己膨胀的欲望,也掉不进子贡的陷阱,因此,与其说他们是受子贡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动,不如说是自私贪婪本性的冲动,子贡囗才的功劳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他说不动一个农夫的原因,因为缺乏利益诉求,而马夫之所以轻易打动农夫,主要不是他的话有多大道理,而是因为蕴含其中的诚实,所以,真正的好口才要建立在忠诚厚道的基础之上,以欺骗诱惑为手段的游说只能算是花言巧语,应该归入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范围,忠心利社稷,利口覆邦国也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世上根本没有三寸不烂之舌,所谓三寸不烂之舌,只是下三烂的心之门户,开合之间丧尽人伦,伤天害理。
有人说子贡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祖师爷,此言可谓不假,苏秦张仪之流无一不是尔虞我诈之辈,凭嘴巴行侠江湖的人每朝每代都有,只是叫法不一样,现在就叫成功学导师,受这样的人蛊惑,重则丧命亡国,轻则损财亏钱,因此,经过包装的初中毕业生能把所谓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弄得晕头转向,在这个年代是常有的新闻。
在后一个故事中,子贡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没有分清对象,或许他讲的头头是道,但是农夫听不懂,自然不卖帐,如果一个人连说话对象都没能力区分,不知对症下药,怎么称得上能说会道呢?搞清对象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能真正让人心服口服,这样才能叫做说话高手,所以,子贡所谓的三寸不烂之舌只会坑蒙拐骗加威逼利诱,这对于淡泊名利的农夫群体根本不起作用,不如马夫的诚恳,虽然没有什么文彩,但朴实动人,有效果起作用,这才是说话的高明之处。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吃亏上当往往是自己利欲熏心,否则三寸不烂也奈何不了你,也就是说为人少些追名逐利之心,三寸不烂之舌在你面前也无用武之地,三寸不烂之舌往往都是世人的无知贪婪成就的,并不是真的是人家能说会道,而是人家瞄准了你心中的欲望,所以一开口就能让你心花怒放,蠢蠢欲动,心甘情愿中别人的圈套导致最终的悔之晚矣。
淡泊明志,平安是福,做人杜绝君君王王的企望,杜绝追名逐利的思想,控制好自己的贪欲,就会减少或避免被忽悠被愚弄的风险,何乐而不为?
-
潜在的脑损伤标志物可指导中风的评估和治疗
2022-08-10 -
科学家低估了北美的积雪量
2022-08-10 -
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鱼油不会降低房颤的风险
2022-08-10 -
最轻的光线数字显示器和大脑科学的未来
2022-08-10 -
早期胚胎发育中RNA解旋酶Ddx3xb相分离调控母源mRNA翻译机制
2022-08-09 -
补充淀粉可降低罹患遗传性癌症风险
2022-08-09 -
Cell Stem Cell新研究为肠道如何修复受损组织提供了深入的见解
2022-08-09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图谱
2022-08-09 -
秦燕课题组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论文阐述“核糖体组织细胞器发生”
2022-08-06 -
软体动物中胚层发育新机制
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