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物新闻 >

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研究「学科思政」

时间:2023-03-23 08:42:57 来源:搜狐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遵循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其中,教学工具的智能升级是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前提,教学对象的精准定位是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教学过程的智能实施是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依托,教学成果的精准评价是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标尺,教学信息的精细管理是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保障。

教学工具的智能升级是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前提。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首先从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具开始。思想政治教学工具经历了从粉笔、黑板到多媒体,再到智媒体的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借助粉笔和黑板呈现的是文字和思路,教学工具的作用比较有限,“科技赋能”还不明显,主要靠的是思想政治教师的语言;后来思想政治课程发展到借助多媒体,呈现的除了文字和思路之外,还有图片和音视频的展示,教学工具发挥了教学环境营造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教学工具的教学功能,“科技赋能”被凸显了出来;目前思想政治教学工具正逐渐由人工智能驱动,思想政治教学发展到借助智媒体,智媒体应用下的思想政治课堂,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教学工具应用,它不仅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呈现文字、思路、图片和音视频,它更是一种“自适应”的教学工具,“科技赋能”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教学智媒体将教学工具的教学功能发挥到最大。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学工具的智能升级主要表现在智能教学助理、智能伴学系统和智能服务系统。人工智能可以协助教师完成备课资料搜集、学生近期关注热点、社会突发事件认识倾向、知识点掌握情况等基础工作;人工智能可以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式学习,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及时分享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工智能可以为提升不同课程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动态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撑。

教学对象的精准定位是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其次体现在思想政治教学对象的精准定位。人工智能助力实现对教学对象学习情况的精准定位。思想政治课程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但“知”是升华情感、改变态度和匡正价值的基础,所以对教学对象学习情况的精准定位是思想政治教学重点之一。人工智能驱动思想政治教学,对思想政治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的定位是对每一个人的定位,是动态和自适应的定位,是以往所有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助力实现对教学对象身心状况的精准定位。在传统“成绩指挥棒”影响下,学校课程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了解并不充分,除了体育和心理健康类课程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外,别的课程甚少关注,思想政治课程也是如此,对教学对象身心状况的精准定位是思想政治教学盲点之一。身心发展涉及的数据更加复杂,主体更加多样,人工智能的网络性和系统性特点刚好发挥作用。人工智能助力实现对教学对象思想困惑的精准定位。思想具有内潜性,要对思想实况进行定位,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是件难事,对教学对象思想困惑的精准定位是思想政治教学难点之一。思想具有内潜性,但会通过话语、文字和行为等显现出来。人工智能驱动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搜集教学对象的话语、文字和行为等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编码、整理、分类和追踪等分析,使潜在的思想实况精准显现。

教学过程的智能实施是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依托。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体现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智能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助力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泛在化实施。“三全育人”理念强调教育者的全员、全方位、全程“施教”;“泛在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由自在”学习,两者实现双向耦合。人工智能技术能突破时空限制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话语文字的传达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跨界融合,营造现实、网络和虚拟三维的空间,打造一个万物之间皆可连接“泛”联通环境,可将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在时间、空间、形式和途径上进行扩展,助力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泛在思政”的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助力思想政治教学过程自适应实施。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不但要完成知识的传递、技能的传授认为外,还要完成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和塑造的任务,扮演好学生人生导师、社会主流思想的引导者和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者等角色,负担较重。人工智能具有自适性特点,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将助其自动化和自适应实施,大大减轻教师负荷,使其回归教育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本质角色。人工智能赋能助力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个性化实施。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打破固定分组的缺点,实现从分组教学和到分众教学的转变。人工智能的定制性,能为每一学生量身订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实现从分众教学到个性教学的转变,实现从群体个性化教学到个体个性化教学的转向。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困惑能够得到准确显现,从而实施精准引导,使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实现从分众教育到个性化教育的转向。

教学成果的精准评价是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标尺。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接着体现在思想政治教学成果的精准评价。人工智能赋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过程的渐进性。思政评价的精准性源于评价过程的渐进性,人工智能的自适性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过程的渐进性。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将自动区分课堂教学过程,并且根据事前设置的过程评价标准对这一过程的教学成果实现阶段性自动评价;不仅如此,人工智能具有“自适性”的特点,还能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推进过程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成果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使得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不但具有过程性还具有渐进性,从而助力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的科学性。人工智能赋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思政评价的精准性源于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人工智能的网络性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人工智能具有网络性,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有助于将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主体最大范围囊括进来,实现多元评价主体对思想政治教学成果多元评价,从而助力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的全面性。人工智能赋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维度的多样性。思政评价的精准性源于评价维度的多样性,人工智能的系统性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维度的多样性。人工智能具有系统性,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将思想政治课程牵涉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都纳入进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维度的多样性,从而助力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评价的系统性。

教学信息的精细管理是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保障。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创新,最后体现在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精细管理。人工智能赋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效率化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管理中,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管理不仅具有自动化特点,更具有“自适性”特征,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管理的效率。人工智能赋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信息轨迹化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管理中,为思想政治教学管理信息的搜集和存储提供便利,使得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历史性追踪和轨迹化分析变得可能,助力思想政治教学规律的探寻和预测。人工智能赋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信息融合化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管理中,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相关各主体和各方面产生的教学管理信息通过数据共享和跨界传递轻松联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学管理的融合性。人工智能赋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系统化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管理中,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管理相关各要素都纳入思想政治教学的系统性模型之中,实现复杂的思想政治教学管理的系统化。

(作者:陈晓峰,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赣西科技职业学院讲师,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编号:20VSZ041)、202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创新发展的逻辑理路研究》(编号:2022QZJ001)、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2年度规划课题《数字新媒体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逻辑理路研究》(编号:CANFZG22246)的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