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积极的养育方式可以降低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
每个人一经踏入社会,就会不由自主地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纠葛中。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会被人损,遭到过挤压、委屈、不公,甚至是打击、冤屈和怨恨等。同样,也会因为自己的发展,而挡了别人的路,剥夺了别人的机会,有意或无意地损害了别人的利益。
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结,留下的种种遗憾,往往很难释怀,乃至一辈子也没法解开,就各奔东西了。当你对久远的事情记忆犹新时,很有必要超越以往的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尽量地留住美好。
俗话说:虑多气血衰,寡欲精神爽,养性须修善,忘却真君子。这种超越,其实是非常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的。
超越名利,这是第二重境界。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包含有超越名利的意思。首先是不好强,而应自强。好强,争的是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自强,则只在意自我的评价。好强,貌似自信,其实是自卑,因为它在乎的是外在;自强,则才是真正的自信,真实在的满足。
其次是立足现实,量力而行。世间之事,有能力完成的,是理想;能力不足硬想完成的,是梦想;想却无能为力的,是幻想。
再次是淡化名和利。随着年岁的增加,名和利就越来越显得是身外之物的次要的了。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浮云。再说,它生不带来,又死不带去,不应成为生活和精神上的的负累,或刻意追求的东西。
超越生死,这是第三重境界。尽管现代人越来越长寿,但生与死却是每个人都难以回避的问题。即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到灵魂的永恒。宗教修行者们虔诚地做修行,是在力图舍弃眼前的一切累赘,直接探求生命最本质的意义。那么,非宗教者,也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即通过研究哲学、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通过对人生价值的回顾和体验,通过自己与社会进步的关联,通过团体的交往和践行,通过人际的沟通,通过有声有色的晚年生活,通过自我修炼,通过体悟此生的价值,从而一步步地实现对生死的超越。并通过积极努力的保健、健康、长寿,尽可能地驾驭生死,做到死而无憾,这便进入了第三重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把人分为六种:浑人(靠本能生存)、俗人(靠欲望生存)、凡人(靠情感生存)、贤人(靠信念生存)、达人(靠智慧生存)、高人(靠境界生存)。如果说,1-3种人的特质是自我,4-5种人的特质是理性,那么,第六种人的特质则是释怀。
上述三种超越、三种境界,说到底,就是对人生的释怀。释怀是一个过程,是人生境界的提升,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
到目前为止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在2021年看到超过$13.6B
2022-12-22 -
新研究表明对心脏最有益的早餐习惯
2022-12-22 -
研究人员对乳房重建结果的看法存在差异
2022-12-22 -
SLFN11 在蛋白质稳态中的监测作用
2022-12-22 -
2022年1月18日整理发布:养脑护脑的八大攻略
2022-12-22 -
7种神奇的草药 可增加快乐荷尔蒙
2022-12-22 -
PSA筛查与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的风险有关
2022-12-22 -
与肝癌有关的合成永久化学物质
2022-12-22 -
早起限时进食对减肥更有效
2022-12-22 -
新的产前检查可以减少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时间和成本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