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物新闻 >

因为喂奶和婆婆有矛盾「有母乳婆婆非要喂奶粉」

时间:2023-05-07 08:42:54 来源:搜狐

宜和酱时常能听到身边家里有小朋友的妈妈讲述这样的烦恼:

孩子1岁多了,每晚还是要含着奶瓶入睡,妈妈担心孩子患龋齿,想要调整进食时间,可老人会担心孩子半夜饿醒,甚至影响发育。

孩子喝着奶睡着了,妈妈想要给孩子清洁牙齿,但老人担心打扰到宝宝睡觉,坚决不让碰。

诸如此类问题,长此以往,难免积蓄矛盾……

为了化解宝妈们的这些烦恼,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睡前这顿奶到底还能不能喝?

其实宜和诊所儿童口腔的咨询群里,也时常会看到宝妈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孩子前牙有类似白点出现,需要看医生吗?

宝宝两颗上门牙中间有点发黑,是怎么回事?

具体情况当然需要请医生在进行诊断评估后再下结论,但对于仍然在使用奶瓶喂养的宝宝,或还没有戒断夜奶的宝宝来说,可能首先需要考虑一下孩子是不是出现了

“奶瓶龋”

我们先来看

什么是龋齿?

龋齿就是我们俗称的蛀牙、虫牙等,是由于细菌感染,加上多种因素作用,导致牙齿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形成牙洞的情况。

什么是奶瓶龋?

一看这个名字,估计奶瓶君要背锅了,但其实奶瓶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使用方式。

之所以叫奶瓶龋,是因为它主要是由于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造成的。

奶瓶龋在初期时并不明显,主要是门牙根部呈一条白垩色(灰白色)脱矿带。

随着龋坏的发展,牙齿上脱矿的部位颜色会越来越深,范围会越来越大。最常表现为门牙唇侧面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波及到尖牙,甚至后面的磨牙。

奶瓶龋是如何形成的呢?

儿童牙齿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远低于成人。加上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变得很差。

所以如果孩子是吃着奶(包括母乳及奶瓶喂养)睡着的,通常嘴里会含着未咽下去的奶,睡着后如果没有给孩子清洁牙齿的话,就相当于牙齿一直浸泡在奶里,此时口腔中的致龋菌跟牛奶中的糖分发生作用产酸,就会腐蚀牙齿,导致龋坏了。

特别是频繁喝夜奶的孩子,患龋齿的概率更是会大大增加。

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奶瓶龋呢?

我们通过明确几个生活中照顾宝宝的常见误区,来具体告诉您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奶瓶龋。

1

睡前不喝奶,宝宝半夜会被饿醒?

只要做到科学喂养,逐步过渡,宝宝是基本不会被饿醒的。

美国儿科学会的观点是:

3个月的宝宝就逐渐可以在晚上“睡长觉”了,6个月以后,多数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摄入的半流质或固体食物,比单纯喝奶可以顶饱很多。

所以家长们可以在白天逐渐增加奶量并适当添加辅食,睡前那顿奶让孩子早点喝(例如提早一小时),喝完后休息半小时再给他们清洁口腔,以防止吐奶,或者喝几口白水之后再把他们哄睡,可千万不要再让孩子含着奶瓶入睡了。

关于断夜奶呢,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时间点,可以从8个月左右开始试着给宝宝断,到1岁以后争取能彻底戒掉夜奶。

2

宝宝含着奶瓶入睡,会睡得更香甜?

其实关系并不大。

如果孩子一时难以马上戒掉奶睡的习惯,可以在喂完奶,做好口腔清洁后,给他们一个安抚奶嘴过渡,或奶瓶里放白水。

但最好还是能逐步改变孩子的入睡习惯,可以尝试给他们来点固定的“睡前仪式”,例如通过放音乐,讲故事等来帮助孩子放松,做好睡前准备。

宝宝0岁,父母也是0岁,所以慢慢来,但绝不能放弃,否则家长一心软,将来受伤害的恰恰是你们最爱的宝贝。

3

用奶瓶宝宝可以吃得更多更好?

奶瓶并不是可以一直使用,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孩子1周岁时就要开始逐步停止使用奶瓶,到18个月大时要完全戒除奶瓶。

当然,让孩子马上戒掉奶瓶也不是那么现实,所以家长们可以循序渐进,从控制宝宝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开始,一般应该将其限制在10-15分钟以内。

8个月之后让孩子开始练习用水杯,可以从带吸管的杯子~鸭嘴式水杯~普通水杯这样慢慢过渡。一般在一岁左右时,就可以完全摆脱奶瓶了。

一岁左右停止使用奶瓶后,可以训练他们用杯子喝奶,喝完奶再给少量白开水。让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以稀释口内及牙间隙残留的奶汁,从而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坐在餐椅上集中进食,增加仪式感。切不能边玩边吃,或追着喂饭。集中进食可以减少孩子吃零食的次数,从而降低致龋的概率。

正餐间的加餐要减少甜食的摄入,吃完后喝几口白水,或漱漱口。

4

乳牙迟早会掉,坏了也没关系?

经过这么多年的宣教,已经有很多父母都对乳牙龋齿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会认为,乳牙坏了就坏了,等到乳牙脱落恒牙长出来就好了。

那我们就再来强调一下乳牙的作用

引导恒牙萌出

每个乳牙的根下都有继承恒牙的牙胚,到了替换年龄开始脱落,继承恒牙就会在乳牙原来的位置长出。

因为有乳牙作为“向导”,恒牙才能在正常的位置萌出。但如果乳牙提前脱落或延迟脱落,恒牙为了萌出就要“另辟蹊径”了。

另外,如果乳牙龋坏但不及时治疗,当龋坏严重发展到根尖炎症时,细菌便会进入恒牙胚附近,影响继承恒牙的质地与外观。

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龋齿的迹象,一定要及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承担恒牙萌出前的咀嚼功能

宝宝从出生6个月开始萌出第一颗小牙,到两岁半左右全部20颗萌出完毕,再到6~12岁左右的替牙期,你看,小小的乳牙要为我们工作10年以上呢。

如果乳牙出现龋齿,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宝宝乳牙牙体缺损,可继发牙髓病、尖周病等,诱发的疼痛会影响宝宝的咀嚼功能及营养摄入,小朋友不爱吃饭,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辅助发音

完整的乳牙列对儿童的正常发音非常重要,特别是上前牙。

如果上前牙缺失,说话就会漏风,孩子很难发好唇齿音和舌齿音,也就是说“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怕是学不会了。

保持心理健康

洁白健康的牙齿对儿童的外貌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过早缺失或龋坏,尤其是门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被其他小朋友嘲笑,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挫,从此无法露出开心的笑容……

即使宝宝的乳牙龋齿接受治疗后,家长也需要每隔3个月带宝宝再复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5

宝宝患龋齿

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好好刷牙?

No~

不能推卸责任,一直到7岁左右,保护宝宝牙齿的重担都是需要由家长来主要承担的。

有的宝宝抗拒刷牙,不停哭闹,家长实在没办法,难免有时候会心软。

所以为了让宝宝能早早熟悉这个感觉,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就要开始给孩子刷牙。一开始可以用干净的纱布绕在手指上,帮助宝宝清洁。等宝宝大一些后,改用婴幼儿专用的牙刷,餐后睡前帮助宝宝刷牙。

好了,如果日后宝妈们在这几个问题上再跟老人有分歧的话,就可以默默地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她们看啦。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一点,就是从宝宝长出第一颗牙之后,就需要定期给他们检查牙齿,建立口腔健康档案了。

龋齿无小事,定期检查最重要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