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积极的养育方式可以降低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
宜和酱时常能听到身边家里有小朋友的妈妈讲述这样的烦恼:
孩子1岁多了,每晚还是要含着奶瓶入睡,妈妈担心孩子患龋齿,想要调整进食时间,可老人会担心孩子半夜饿醒,甚至影响发育。
孩子喝着奶睡着了,妈妈想要给孩子清洁牙齿,但老人担心打扰到宝宝睡觉,坚决不让碰。
诸如此类问题,长此以往,难免积蓄矛盾……
为了化解宝妈们的这些烦恼,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睡前这顿奶到底还能不能喝?
其实宜和诊所儿童口腔的咨询群里,也时常会看到宝妈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孩子前牙有类似白点出现,需要看医生吗?
宝宝两颗上门牙中间有点发黑,是怎么回事?
具体情况当然需要请医生在进行诊断评估后再下结论,但对于仍然在使用奶瓶喂养的宝宝,或还没有戒断夜奶的宝宝来说,可能首先需要考虑一下孩子是不是出现了
“奶瓶龋”
我们先来看
什么是龋齿?
龋齿就是我们俗称的蛀牙、虫牙等,是由于细菌感染,加上多种因素作用,导致牙齿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形成牙洞的情况。
什么是奶瓶龋?
一看这个名字,估计奶瓶君要背锅了,但其实奶瓶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使用方式。
之所以叫奶瓶龋,是因为它主要是由于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造成的。
奶瓶龋在初期时并不明显,主要是门牙根部呈一条白垩色(灰白色)脱矿带。
随着龋坏的发展,牙齿上脱矿的部位颜色会越来越深,范围会越来越大。最常表现为门牙唇侧面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波及到尖牙,甚至后面的磨牙。
奶瓶龋是如何形成的呢?
儿童牙齿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远低于成人。加上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变得很差。
所以如果孩子是吃着奶(包括母乳及奶瓶喂养)睡着的,通常嘴里会含着未咽下去的奶,睡着后如果没有给孩子清洁牙齿的话,就相当于牙齿一直浸泡在奶里,此时口腔中的致龋菌跟牛奶中的糖分发生作用产酸,就会腐蚀牙齿,导致龋坏了。
特别是频繁喝夜奶的孩子,患龋齿的概率更是会大大增加。
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奶瓶龋呢?
我们通过明确几个生活中照顾宝宝的常见误区,来具体告诉您怎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奶瓶龋。
1
睡前不喝奶,宝宝半夜会被饿醒?
只要做到科学喂养,逐步过渡,宝宝是基本不会被饿醒的。
美国儿科学会的观点是:
3个月的宝宝就逐渐可以在晚上“睡长觉”了,6个月以后,多数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摄入的半流质或固体食物,比单纯喝奶可以顶饱很多。
所以家长们可以在白天逐渐增加奶量并适当添加辅食,睡前那顿奶让孩子早点喝(例如提早一小时),喝完后休息半小时再给他们清洁口腔,以防止吐奶,或者喝几口白水之后再把他们哄睡,可千万不要再让孩子含着奶瓶入睡了。
关于断夜奶呢,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时间点,可以从8个月左右开始试着给宝宝断,到1岁以后争取能彻底戒掉夜奶。
2
宝宝含着奶瓶入睡,会睡得更香甜?
其实关系并不大。
如果孩子一时难以马上戒掉奶睡的习惯,可以在喂完奶,做好口腔清洁后,给他们一个安抚奶嘴过渡,或奶瓶里放白水。
但最好还是能逐步改变孩子的入睡习惯,可以尝试给他们来点固定的“睡前仪式”,例如通过放音乐,讲故事等来帮助孩子放松,做好睡前准备。
宝宝0岁,父母也是0岁,所以慢慢来,但绝不能放弃,否则家长一心软,将来受伤害的恰恰是你们最爱的宝贝。
3
用奶瓶宝宝可以吃得更多更好?
奶瓶并不是可以一直使用,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孩子1周岁时就要开始逐步停止使用奶瓶,到18个月大时要完全戒除奶瓶。
当然,让孩子马上戒掉奶瓶也不是那么现实,所以家长们可以循序渐进,从控制宝宝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开始,一般应该将其限制在10-15分钟以内。
8个月之后让孩子开始练习用水杯,可以从带吸管的杯子~鸭嘴式水杯~普通水杯这样慢慢过渡。一般在一岁左右时,就可以完全摆脱奶瓶了。
一岁左右停止使用奶瓶后,可以训练他们用杯子喝奶,喝完奶再给少量白开水。让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以稀释口内及牙间隙残留的奶汁,从而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坐在餐椅上集中进食,增加仪式感。切不能边玩边吃,或追着喂饭。集中进食可以减少孩子吃零食的次数,从而降低致龋的概率。
正餐间的加餐要减少甜食的摄入,吃完后喝几口白水,或漱漱口。
4
乳牙迟早会掉,坏了也没关系?
经过这么多年的宣教,已经有很多父母都对乳牙龋齿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还是有一小部分会认为,乳牙坏了就坏了,等到乳牙脱落恒牙长出来就好了。
那我们就再来强调一下乳牙的作用
引导恒牙萌出
每个乳牙的根下都有继承恒牙的牙胚,到了替换年龄开始脱落,继承恒牙就会在乳牙原来的位置长出。
因为有乳牙作为“向导”,恒牙才能在正常的位置萌出。但如果乳牙提前脱落或延迟脱落,恒牙为了萌出就要“另辟蹊径”了。
另外,如果乳牙龋坏但不及时治疗,当龋坏严重发展到根尖炎症时,细菌便会进入恒牙胚附近,影响继承恒牙的质地与外观。
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龋齿的迹象,一定要及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承担恒牙萌出前的咀嚼功能
宝宝从出生6个月开始萌出第一颗小牙,到两岁半左右全部20颗萌出完毕,再到6~12岁左右的替牙期,你看,小小的乳牙要为我们工作10年以上呢。
如果乳牙出现龋齿,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宝宝乳牙牙体缺损,可继发牙髓病、尖周病等,诱发的疼痛会影响宝宝的咀嚼功能及营养摄入,小朋友不爱吃饭,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辅助发音
完整的乳牙列对儿童的正常发音非常重要,特别是上前牙。
如果上前牙缺失,说话就会漏风,孩子很难发好唇齿音和舌齿音,也就是说“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怕是学不会了。
保持心理健康
洁白健康的牙齿对儿童的外貌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过早缺失或龋坏,尤其是门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被其他小朋友嘲笑,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挫,从此无法露出开心的笑容……
即使宝宝的乳牙龋齿接受治疗后,家长也需要每隔3个月带宝宝再复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5
宝宝患龋齿
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好好刷牙?
No~
不能推卸责任,一直到7岁左右,保护宝宝牙齿的重担都是需要由家长来主要承担的。
有的宝宝抗拒刷牙,不停哭闹,家长实在没办法,难免有时候会心软。
所以为了让宝宝能早早熟悉这个感觉,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就要开始给孩子刷牙。一开始可以用干净的纱布绕在手指上,帮助宝宝清洁。等宝宝大一些后,改用婴幼儿专用的牙刷,餐后睡前帮助宝宝刷牙。
好了,如果日后宝妈们在这几个问题上再跟老人有分歧的话,就可以默默地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她们看啦。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一点,就是从宝宝长出第一颗牙之后,就需要定期给他们检查牙齿,建立口腔健康档案了。
龋齿无小事,定期检查最重要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到目前为止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在2021年看到超过$13.6B
2022-12-22 -
新研究表明对心脏最有益的早餐习惯
2022-12-22 -
研究人员对乳房重建结果的看法存在差异
2022-12-22 -
SLFN11 在蛋白质稳态中的监测作用
2022-12-22 -
2022年1月18日整理发布:养脑护脑的八大攻略
2022-12-22 -
7种神奇的草药 可增加快乐荷尔蒙
2022-12-22 -
PSA筛查与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的风险有关
2022-12-22 -
与肝癌有关的合成永久化学物质
2022-12-22 -
早起限时进食对减肥更有效
2022-12-22 -
新的产前检查可以减少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时间和成本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