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积极的养育方式可以降低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跳海大院(ID:meerjump),作者小柴富江
“出来喝点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从一个滴酒不沾的人变成了一个没事就想听点小歌喝点小酒的人。倒不是有多喜欢酒的味道,而是微醺以后身体开始轻飘飘的体验实在过于美妙,每一根神经、每一个毛孔对世界的感知都放大了100倍。
就像《酒鬼都市的女人们》所说的:“无关紧要的事,就会变成重要的事,而重要的事,也会变得无关紧要”,包括明天要交稿。
《酒鬼都市的女人们》
由于我的酒量在我的小姐妹当中算极差,每次跟她们出去小酌的时候,姐妹也总是照顾我的口味,给我点一些酸酸甜甜的调酒。
仍记得有家清吧的调酒会附赠跳跳糖,然而每次都只有我一个人像喝凉茶配陈皮糖一般,把那一沓跳跳糖送着酒吃完。
某天突发奇想,打开购物软件想买些小酒放在家中可以无事小酌,却发现在我搜索“低度酒”出来的结果里,十个商品结果有九个标题中带上了“女生”、“女士”之类的关键词,八个有着粉嫩又可爱的瓶身。
起初我并没有在意,还兴致勃勃地拿去问酒鬼闺蜜能入手吗?闺蜜:“瓶子蛮好看的——这不就是你会喜欢喝的那种甜甜的饮料吗?倒也是符合你的口味,别让我喝就行。”
啥是妹酒?Pussy drink,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一个和我一样酒量不好的男生朋友口中,某次聊天中,他带着些许自嘲的语气和我说自己喜欢喝妹酒。
妹酒?啥是妹酒?这个词让我心中飘过一丝隐约的不快。
好友和我解释,这是他在某个酒类博主口中学来的台湾词汇。“妹(一声)酒”,英文是pussy drink,指的是低度酒,即妹子才喝的酒。
细品这个词,便可解读出其中的隐藏信息:
女生酒量差;
女生就喜欢这些低度酒精饮料;
男生喝妹酒的话,可能会被嘲笑;
甚至这个词本身就带着调侃or轻蔑。
我分别搜索“适合女生喝的酒”和“适合男生喝的酒”,在翻了十几页搜索结果之后毫不意外地得到了相关数据。
大部分推荐适合女生喝的酒——低度甜酒
(8-15度,口味酸酸甜甜or奶奶甜甜)
适合男生喝的酒——30-50度,烈酒。
或许这就是大数据,前脚刚在电脑上搜索,后脚打开某红书,铺天盖地“适合女生喝的酒”朝我涌来。
“小甜水”是它们的另一个名称,“神仙颜值”是对它们外观共同的评价,口味不是“焦糖/蜂蜜/奶油”、就是“刚摘下的蜜桃/荔枝/芒果/葡萄/青梅/玫瑰…”,口感评价——“好喝到犯规”。
看得我浑身不适,合着在普罗大众眼里适合女生喝的酒,不是奶酒,就是果酒。
2022年了,为什么还在拿性别绑架口味啊。
这该死的性别刻板印象。
真想让单位(喝倒了男同事们还能继续嗨歌跳舞)的女酒神们给这些个营销商家一人一个大鼻窦啊。
说到这里,我想到国人似乎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共同认知:女生是很少喝酒的or不胜酒力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倘若跟异性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点了一杯酒和一杯饮料,上菜的时候服务员总是会默认把酒给男生。
诶,很怪,但是这个场景似乎又挺合理。
但仅我自己身边的朋友而言,有酒量不好爱喝低度果酒的男生,也大有爱喝高度洋酒白酒的女酒神。
但倘若直接拿“女生 酒”跟“男生 酒”这两组关键字在b站搜索,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搜索结果,女生出来的结果第一页满是漂亮的女up主们加上漂亮包装的低度酒,而男生出来的结果却大都是酒后行为大赏。
有些up主还比较理性,虽然在视频标题打上了“适合女生喝的酒”,但也会在视频开头表明“追求微醺但不喜欢酒精味”的受众(比如我)可以放心观看。
但有些up主上来就是一个“适合女生的好看的小甜水”,让我一度分不清究竟是商家在刻板化女生标签还是部分女生在自我标签(或许她们也在卖货)。
在这些视频中我抓到了一条弹幕(hhhhh(不
我点开那“适合女生的酒”的详情页一看,这详情没有标注,歪歪斜斜的每行上都写着“小甜水”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三个字是“粉红税”。
粉红税我向来极度讨厌“适合女生”这一说法。
从小不知道看了多少推荐“适合女生看的十部电影”、“女生必读的十本书”,仿佛这些东西就是女生的人生纲要,看完我就能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变成强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这些书名真是一眼都不想多看
而在我选择大学专业之前,不时有三姑六婆叔叔婶婶给我提建议“你一个女孩子就适合去考个师范当老师”,我每次都笑嘻嘻地回复:“我这暴脾气您还不知道嘛,我要是真的当了老师,您怕不是以后只能在社会新闻上瞧见我了。”他们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或许男同胞们无法理解这个词组中所包含的性别偏见,那么我们换一个思考角度——“适合男生的护肤品”。只要到超市的男士洗护区逛一逛便知分晓,不管肤质发质,只要性别男,从头到脚的产品清一色主打去油,通通给我去油!
每个男孩应该都买过活性炭or火山泥洗面奶
老板:什么?我家里还有一瓶
“适合女生喝的酒”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粉红税。
粉红税,又称性别税,指的是某些产品在功能上相同或相似,但针对女性消费者的价格更高;或是女性因为性别必须额外支出的费用。
粉红税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人为创造概念,制造市场需求,从小电视上耳熟能详的“洗洗更健康”便是典型例子,而至今各大超市还是能看到这个东西的身影。
还有什么粉嫩**之类的,
统统都是市场给女性人为创造的概念伪需求
前段时间网传的“网购省钱小技巧”,根据不同的关键词购物可以搜索到比原价便宜1/3以上的同款商品,其中“瑜伽垫-不便宜”跟“瑜伽垫男-便宜”也是粉红税的一种。
商家默认了男性只追求性价比商品,而女性对价格不敏感,便明目张胆地在几乎没有差异的商品上制造价格差。
不只是“瑜伽垫”跟“瑜伽垫男”,运动器材向来是粉红税的重灾区。同款的护膝差价37,一样重量的哑铃换个粉色皮肤价格能翻三倍。
商家你真的觉得我们是傻子对吗?
除了运动器材,女装的粉红税也十分显著。同样的款式,男装更加便宜,甚至质量更好。
Dior的创始人在1954年就说过:“男人衣服上有口袋是为了放东西,女人拿来干嘛?完全是为了好看。”
有个外国小哥在试穿了同款的男女裤子之后惊讶的发现,女生的裤兜仅仅只能放下半个手机,而男款裤兜可以放下一整瓶正常大小的葡萄酒瓶,可以放下一整个手机、gopro、无线耳机盒跟一副墨镜。小哥最后得出结论:“女裤的设计简直是犯罪。”
截图源抖音@英国报姐
酒类亦是如此,回想早年电视时代的广告,彼时大多数的洋酒烈酒类tvc广告主角是成功男人形象,标配是西装发胶加豪宅。
图为国内某白酒品牌在2013年推出的广告片《男人的境界》
建议国内酒类品牌出一个广告叫《女人的格局》
反过来看看度数较低的香槟酒,19世纪的香槟酒已经将目标瞄准了上层社会的女性市场,与烈酒白酒的广告截然不同,当时的香槟广告插画多以上层社会美女手托香槟杯的形象为主。就如蓬巴杜夫人所说:“香槟是唯一让女人喝下去能变得漂亮的酒。”
纵观古今中外,不得不承认酒这种无性别的商品早就被社会赋予了不同的性别标签。烈酒似乎成了男人的专属,而果酒奶酒起泡酒则与女性市场紧密相连。
当然,你也可以说,钱是自己的,想为了漂亮瓶子或是跟我一样喜欢微醺却不喜欢酒精味而购买那些所谓“妹酒”完全大丈夫,但我更希望看到的关键字是“适合想要微醺的人群”,而不是打着“适合女生的酒”的旗号销售一些酒精香精的勾兑产品,感觉就像是我花了一百块想吃碗豚骨溏心蛋拉面,然后店家给我端上来一盒冲开的老坛酸菜牛肉面一样,让人难受。
我们是消费者,我们不是大冤种
我想,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喝酒都可以喜欢酸甜、可以喜欢烈酒、可以喜欢苦味、也可以喜欢猎奇,但口味不该被性别所捆绑,更不应该被商家拿来营销,该做的细分市场应该是口味而非性别。
毕竟,性别不是分界线,偏见才是。
END
-
到目前为止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在2021年看到超过$13.6B
2022-12-22 -
新研究表明对心脏最有益的早餐习惯
2022-12-22 -
研究人员对乳房重建结果的看法存在差异
2022-12-22 -
SLFN11 在蛋白质稳态中的监测作用
2022-12-22 -
2022年1月18日整理发布:养脑护脑的八大攻略
2022-12-22 -
7种神奇的草药 可增加快乐荷尔蒙
2022-12-22 -
PSA筛查与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的风险有关
2022-12-22 -
与肝癌有关的合成永久化学物质
2022-12-22 -
早起限时进食对减肥更有效
2022-12-22 -
新的产前检查可以减少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时间和成本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