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物新闻 >

父母不焦虑 孩子才能更快乐吗「家长如何不焦虑」

时间:2023-08-08 12:38:06 来源:搜狐

父母必须明白一件事:父母的焦虑,总会以各种形式压到孩子的身上。——俞敏洪

焦虑,是很多父母都会有的问题。也许在怀孕初期,很多妈妈就会陷入深深地焦虑,例如:害怕宝宝生出来不够健康、害怕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无法摄取营养等等。而当宝宝们出生,父母们似乎又会有新的焦虑,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孩子上幼儿园怕孩子不开心等等。

焦虑,已经是当今父母的集体情绪。

为什么,焦虑会成为当今父母的代名词?在这本《最爱不过我懂你——父母共情陪伴手册》中告诉我们,焦虑源于我们对孩子的爱;源于害怕失控;源于信息过剩;源于不懂孩子的需求。

而父母的过度焦虑又为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呢?它会削弱孩子的安全感,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的过度焦虑似乎成为了亲子关系间的一个很大的杀器,它使得亲子间的陪伴大打折扣,甚至于使亲子关系产生隔阂。如何放下焦虑、走近共情陪伴,在这本《最爱不过我懂你》中则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书中告诉我们,想要拥有共情陪伴,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四个层次分别是什么:

换位思考——认知共情,看到孩子的世界

感同身受——情绪共情,体验孩子的感受

积极回应——行为共情,温暖孩子的心

正向引导——鼓励期待,促进孩子的成长

而共情陪伴的五个步骤分别是:

第一步:停——停下手头的事情,放下固有的价值判断,觉察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看——看情境、看动作、看表情

第三步:听——如果可以,请进行理解式倾听;想要做的更好,我们需要做到完全倾听

第四步:说——内容回应,情感回应,行为回应

第五步:做——不急于让孩子抽离情绪;不直接代替孩子解决问题;不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做失败的探索

而共情陪伴的底层逻辑则是:

接纳——爱他本来的样子,做到无条件的接纳

真诚——家长对自己保持开放和接纳;允许自己做不完美的家长

信任——放下比较、放下偏见、放下掌控欲、放下质疑

面对家庭养育中的矛盾和问题,共情陪伴是一种优化亲子关系的途径,因为只有真正读懂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拥有自己思想的独立个体。在这本书中,不仅告诉了家长如何进行共情陪伴,也从另一个方面让家长看到了自己在教养上可能遇到的问题。

当然,我觉得很多理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对于其他关系也同样适用!比如我们可以将共情陪伴的底层逻辑运用于与父母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当中:爱他们本来的样子,允许自己在当下身份中的不完美,放下比较、放下偏见、放下掌控欲、放下质疑……我相信,这样的共情同样能够改善我们与父母间的关系、与爱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我们拥有更多真正意义上的亲密关系。

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实践“共情陪伴”,实现科学养育!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