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积极的养育方式可以降低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石梦竹)“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而护士们一袭白衣,一顶燕帽,致力于呵护每个人的生命,在繁琐的工作中保持微笑,给患者们带来照料和陪伴。
据国家卫健委介绍,近十年来,我国护士的数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护士队伍人数达到501.8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一倍还多。每一位“南丁格尔”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闪耀着白衣天使的光芒,而这些暖光,也照亮和守护着一个个生命。
“他们需要,我们就一直在”
“十个年头的透析岁月,我真的不敢相信,我已经走这么远了……今天的岁月安好,要特别感谢医护人员。是你们的付出,让患者的生命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不久前,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被送到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当血液净化中心的何雯雯护士长拿到这封感谢信,被感动得湿了眼眶。
血液净化中心的何雯雯在帮助患者透析。受访者 图
每周三次见面,长达几十年的治疗周期……对于何雯雯来说,这里的很多患者都是老相识,平时聊聊家常、解解闷,对待他们就像家人一样,科室也会经常举办一些线上或线下的活动,让大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有些患者对我们特别好,配合我们工作,在病友之间进行科普宣教,还有的主动当起志愿者。”何雯雯说。
疫情期间,血液净化中心从来没有减少或停止工作,因为尿毒症的透析患者们需要一周三次按时往返于医院进行治疗,而血液净化中心的几十名护士始终坚守在血液透析室的工作岗位上,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从没停止过运转。“清早上班路上偶遇的都是同事,这虽好似一句玩笑,却是实情。”何雯雯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每天的工作仿佛闯关,平安就是闯关成功。”何雯雯介绍,血液透析室的特殊之处,在于明知疫情期间不能聚集,却还必须“违规”。何雯雯介绍,血液透析室是个开放的大环境,每个班次会有百余人同时存在。而透析患者都是往返于家庭及医院的门诊患者,这些患者免疫力极低,属于易感人群,每次透析4小时,一周有12小时的时间在医院,为此大家都严阵以待,不能有一点点的疏忽大意。
近期,北京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一些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处于管控范围,不能按时来到医院接受治疗,何雯雯和同事们也在积极为他们想办法。“我们会及时告诉患者,可以通过社区联系到就近的医院进行透析,也可以来我们医院隔离病房做床旁透析治疗,在管控解除后,依然能再回到我们透析大厅继续治疗。”
“只要他们需要,我们就一直在。”何雯雯说。
“我愿意一直守护他们长大”
在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病房护士长张克的口袋里,永远都有几只可爱的卡通笔。每次遇到住院的小朋友表现好,她都会在他们的胳膊上画一朵小花,有时小朋友还会在旁边再画一朵,比一比自己和她谁画得更好。
张克在给小朋友测血糖。受访者 图
“我特别喜欢小朋友,每次和他们在一起都感到温馨和放松。”张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儿科的护士就像妈妈,照顾小朋友们起床吃饭、打针吃药,这种互动让她收获了小朋友最纯净真挚的情感,“不仅是我们在治疗他们,他们也会带给我们治愈的感觉。”
2004年,张克进入北京儿童医院,实现了自己当儿科护士的梦想。这些年里,她接触过不同科室以及许许多多的患者,但对护士这份职业的喜爱和尊重从来没有改变过。
六七年前,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因为第二天要进行长时间的核磁检测,为保证检查效果,夜里需要被剥夺睡眠,值班的张克看到她一个人在病床上乖乖坐着,就过去问问她困不困,“护士阿姨,我不困,就是有点无聊。”张克立即被这句话逗笑了,看着小女孩努力睁大表示“不困”的眼睛,张克拿出画板,和小女孩一起画小猪佩奇、小丸子等可爱的卡通画,陪着她一直到天亮。
受疫情影响,近期在医院住院的孩子们都没有家长们的陪护,看着他们独自在医院小小的身影和坚强的样子,张克和同事们也十分心疼,有时候会通过腾讯会议、微信视频的方式,尽量帮助孩子们见到家长,和家人说话聊天,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最近我还收到了一朵小花。”张克说,病房里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女孩,和邻床的姐姐学会用纸折花之后,在张克来病房的时候折了一朵可爱的小花送给她,还腼腆地在张克脸颊没有被口罩遮住的地方轻轻亲了一下,这让张克直呼“太温暖了。”而那朵小花,她也一直都留在身边。
每当看到孩子们经过自己和同事们的细心照料,健康出院,都是张克和同事们感觉到无比欣慰和自豪的时刻,“我愿意就这样守护着他们,看着他们健康长大。”张克说。
“用真诚乐观的情绪去感染他们”
“龙哥,我要出院了,能和您合张影吗?”
在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12病区的护士长赵金龙又被即将出院的患者拉着一起合影。在这里,他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龙哥”。
赵金龙在帮患者剪头发。受访者 图
赵金龙介绍,自己平时照顾男性病区,这里的患者经常会找他聊天,大家就像朋友一样交流,而他往往可以从男性的角度更容易理解他们的想法,也能给出合适的建议。“有时候拍拍肩膀,一个真诚的眼神,就能和患者迅速拉近距离,建立起信任。”
“龙哥,我又喝酒了……”这天,赵金龙收到已经出院很长时间的患者猛哥(化名)的一条信息,在这条信息里,猛哥向他倾诉生活中的烦恼和自己的无力。赵金龙意识到,这其实是猛哥在向他寻求帮助,他立即认真地询问起猛哥近期的情况,原来,猛哥出院后感觉到社会和家人对他的不理解,认为自己受到了排挤,再次产生了不良情绪。赵金龙感受到了猛哥对他的信任,于是耐心地开导他,并帮助他及时纾解了负面情绪。
在北京安定医院,像他一样的男护士并不在少数。赵金龙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自己所在病区的护士只有4个女生,其他16个都是男生,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住院部难免有患者情绪激动,容易出现冲动和自伤行为,此时患者力气会比平时大很多倍,往往更需要男生的帮助。
“和其他科室相比,我们也需要更敏感和细腻一些。”赵金龙介绍,除了日常护理,他们每天还会观察患者的表现,比如生活自理能力、失眠或者过于兴奋、表达障碍、服药出现反应,还有病房的日常环境检查等,都需要认真仔细地对待。
“其实无论男女,我们都在用真诚乐观的情绪去陪伴和感染患者,让患者可以正确对待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这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赵金龙说。
-
到目前为止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在2021年看到超过$13.6B
2022-12-22 -
新研究表明对心脏最有益的早餐习惯
2022-12-22 -
研究人员对乳房重建结果的看法存在差异
2022-12-22 -
SLFN11 在蛋白质稳态中的监测作用
2022-12-22 -
2022年1月18日整理发布:养脑护脑的八大攻略
2022-12-22 -
7种神奇的草药 可增加快乐荷尔蒙
2022-12-22 -
PSA筛查与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的风险有关
2022-12-22 -
与肝癌有关的合成永久化学物质
2022-12-22 -
早起限时进食对减肥更有效
2022-12-22 -
新的产前检查可以减少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时间和成本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