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物新闻 >

宋代女子裹足「裹足」

时间:2023-10-09 08:46:33 来源:搜狐

由于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贞节观在宋朝得到发扬,女性不能自由走动,不能外出露面。于是便对出身官贵富庶家的女性实行缠足风俗,尔后妓女争先效仿,最后便在民间盛行起来。追根究底,男性掌握着女性妆饰时尚的趣味走向,宋代女性对于美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由男性所主导和遵从的一切,女性的言行举止、妆饰打扮都变得要以讨得男性的欢心为目的,这也是“妇德”的核心体现。其实在宋以前,封建礼法对女性的束缚是相对宽松的,缠足虽然不是源于对美的追求,但女性对裹足之美的认同感也随男性而愈发强烈,最后竟然也成为一种人人追随的“时尚”,其病态的审美观直接导致女性的妆饰趣味朝着小巧、柔弱和慵懒的方向发展。

从南宋佚名所绘杂剧《打花鼓》的册页中可见,两名大概是五六岁孩童般大小的女子,双足都十分纤小,左侧女子的脚还微微上翘。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亦有许多关于女子妆饰精美,小脚诱人的描述,如苏轼在《菩萨蛮·咏足》中描述的“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便可印证上面所说。再如欧阳修的《南乡子·又》:“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遗下弓弓小绣鞋。剗袜重来,半亸乌云金凤钗。行笑行行连抱得,相挨。一向娇痴不下怀。”赵德麟《浣溪沙》一词中:“稳小弓鞋三寸罗,歌唇清韵一樱多。”还有,辛弃疾也曾在《菩萨蛮》中感叹道:“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更是将女性当时的小脚、细腰描述得柔弱娇媚。由此可知,“三寸金莲”是男性审美取向的极端化表现。

关于裹足的方法在《闺阁事宜》中也有记载:“扎足脱骨汤,杏仁一钱桑白皮四钱,水五碗,新瓶煎三碗。入朴硝五钱,乳香一钱,封口煎化。置足于上,先薰后洗,三日一作。十余次后软若束绵也。”可见裹足方法之残忍。

裹足与婚姻

在宋代裹足风俗盛行的时期,小脚也成了男子择偶的标准或女子议婚的筹码。对于宋代女子来说,在谈婚论嫁之际,脚越小越精贵,更容易受到婆家的喜爱和丈夫的怜惜。通过对女性的缠足,除了满足士人病态的审美观念以外,也可以减少女性的外出频次,从而在婚后更好的履行传宗接代、相夫教子的职责。宋代的婚俗活动中,也有观赏和把玩新娘弓鞋的习俗,民间小说中更有新郎见新娘脚小到极致而忍不住捧起亲吻的记载。由此可知,裹足习俗在宋代婚姻嫁娶中也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

裹了足的女性因行动缓慢,走路也多摇晃不稳,穿上弓鞋之后,不仅可以托起下装的裙摆,减少衣服与地面的摩擦和损坏,而且还可以避免裙边过长而不慎摔倒。结完婚的女性因勤俭持家的需要,便会精打细算家里的一切开支,故在鞋样的选择上,也都以美观耐穿为主,“以脚论贞操”也是宋代一些地区所特有的现象。对于那些作风不端、不守妇道的女性也都以“破鞋”称之,暗指女性“破”了弓鞋的束缚,作出了违背妇德的行为。甚至在宋代的一些地区中,还有以试绣花小鞋作为判断婚姻合不合适的做法。

西方女性高跟鞋

历史发展至中国宋代的同时,西方女性也正经历着哥特时期的时尚体验。此时西方也正是封建统治最为显著的时期,因政权巩固所需要的宗教力量,使得各势力在基督教的基础上,融入了各方文化,禁锢欲望的同时,也束缚了思想。其中,哥特式文化更是影响了中世纪西方女性的审美认知,女性穿高跟鞋也是由这个时期所兴起。关于高跟鞋的由来也众说纷纭,相传,起初是为了骑马能够扣紧马镫所发明的妆饰,而后是男性为了增高所穿的鞋子,最后便是为了防止女子行为不端,禁止外出所定制的鞋子(也有传言说是女子为了征服宫廷男子所用的特殊妆饰)。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高跟鞋是西方封建时期的男性对女性束缚的一种表现,也是缠足的一种变相形式。因此,从女性健康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宋代的裹足习俗,还中世纪西方女性穿高跟鞋的风尚,都是对女性身体摧残的一种极端行为。此时西方女性的穿衣风格也以上衣窄紧短小,下身宽大厚重为代表,与宋代女性的服饰风格也有着共通之处。如果说宋代缠足习俗对女性的妆饰审美是一种束缚,那么西方女性以穿高跟鞋为时尚的行为也自由不到哪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