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物新闻 >

科大讯飞和华为关系「确定眼神遇到对的人」

时间:2023-11-04 08:47:14 来源:搜狐

5月17日,尽管深圳天气炎热,但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在同华为的签约仪式现场还是特意穿了西装,一套已显磨损的西装。

8年前的同一天,他穿着它对外宣布:科大讯飞开放平台正式成立。八年后的这一天同样不一般:华为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披露,未来两家公司将在公有云服务、ICT基础设施产品、智能终端、以及办公IT四大领域开展深度战略合作。

在不远的将来,手机不仅能够满足我们通话、移动上网的需求,还能成为智能设备的控制枢纽,而这一切只需要你说句话就能实现。

消息一经发出,就受到了市场空前的关注,华为的硬件平台加上讯飞的AI语音技术,两者的深度融合被市场广为看好。

为什么选择华为?科大讯飞:它是智慧生活终端的倡导者

作为一家拥有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的智能终端制造商,华为的业务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科大讯飞自创立以来,始终深耕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并通过几款主打多语种翻译的拳头产品,打开了市场。

在2017年,华为以自主研发的AI手机芯片麒麟960为依托,推动手机行业从智能机进入了智慧手机时代,AI已经成为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时间进入2018年,华为进一步提出“更懂你、人性化”的AI发展口号,倡导智慧生活体验。而此次华为与讯飞的合作,正好为我们打开了这样一幅智慧生活场景:手机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变得更加“聪明”,成为了一台完全可用语音操控、不限语种的智慧终端。在不远的将来,手机不仅能够满足我们通话、移动上网的需求,还能成为智能设备的控制枢纽,而这一切只需要你说句话就能实现。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角逐,各家不仅比拼技术实力,还要比拼抢夺合作伙伴的能力。

此外,在To B市场,华为信息与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则更需要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BU副总裁陈崇军就认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创新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也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广泛使用可以帮企业管理解决重复劳动的问题,从而降低管理成本,还可以对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进行智能识别和智能决策,从而实现管理智能化。

为什么看中科大讯飞?华为:它手握AI语音交互的“金钥匙”

在互联网行业,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布局和策略。而如何发展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往往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例如BATJ等独角兽企业,由于多样化发展,它们产生了各具特色的AI应用场景,例如百度的无人车、阿里的电商销售和京东的物流配送,商业模式各不相同。

现阶段人机交互最主要的方式是语音,谁掌握了语音谁就掌握了人工智能走进生活的“金钥匙”。

与他们相比,科大讯飞则呈现出更加专、精的发展路线。这一路线选择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他认为,现阶段人机交互最主要的方式是语音,谁掌握了语音谁就掌握了人工智能走进生活的“金钥匙”。

我们很容易发现,科大讯飞主要集中发力语音合成技术、智能语音输入法、语音交互系统等软件应用,如今在国内AI语音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这种专业深耕技术的姿态值得赞许,但或许正是这份“低调”使得科大讯飞的知名度远没有BAT名气大。

举个例子,如果你经常使用高德地图,一定对“明星导航语音包”非常熟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些语音包实际上是通过科大讯飞的语音合成技术制作的,而且能够随着使用习惯自动优化。

人类输出信息最快的方式是语音,机器接收信息最快的方式同样是语音,手机则是连接这一切最生动的应用场景。

互联网圈子有这样一种说法,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角逐,各家不仅比拼技术实力,还要比拼抢夺合作伙伴的能力。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科技研发只有进入商业落地阶段,才能被用户感知,才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并随之收回成本。人类输出信息最快的方式是语音,机器接收信息最快的方式同样是语音,手机则是连接这一切最生动的应用场景。

因此,此次与华为合作,科大讯飞有望一举打破在To C市场的疲软局面,通过将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内化为华为手机功能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此外,科大讯飞一旦拥有华为这样一个强大的硬件依托,不仅可以实现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落地,还能够获取海量用户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综合来看,此次华为与科大讯飞的强强联合,硬件研发与人工智能语音的深度融合,将激发出多方面、多层次的创新可能,最终实现“1 1>2”的效果。

(策划:刘娟;监制:唐心怡;作者:杨胡贤哲;编辑:郭建伟;剪辑:杨胡贤哲;配音:秦伟光;校对:辛晓彤)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