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积极的养育方式可以降低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
1
积极锻炼。
张至顺先生有个绰号“陆地神仙”,这跟他爱运动的习惯密不可分。
年过古稀,他依然精神矍铄,身轻如燕,思维敏捷,声若惊雷。
张至顺先生并非命如其名,他的一生坎坎坷坷、跌宕起伏,他之所以没被打倒,第一个原因就是他喜欢积极锻炼。
有了钢筋铁骨的外在,也修出了强大无比的内心,世间风风雨雨,在他面前都是雕虫小技。
北风凛冽雪花飘飘,他健身;
娇阳似火烈日当空,他健身;
春暖花开秋高气爽,他健身。
一次次锻炼,就是一次次修行,把困难踩在脚下,心中贮满希望,眼里万丈阳光,他仿佛有了金刚不坏之身。
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八段锦”融入自己的创造元素,重新命名“金刚功”。
把这种功夫融会贯通,他乐此不疲。
2
心安神宁。
传统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
心,是精神的发源地,思想的根脉,我们人生的“司令部”。
古往今来,所有的养生,统统离不开“修心”这一核心。
一个人活着,心情舒畅,心态阳光,就会气血通达,身体健康。
张至顺先生就是一个“修心大师”,他寿高104岁,养心之方是他的一大秘诀。
他认为,摒弃纷繁的欲望,心安神宁,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是养心的基础。
他当兵打过仗,逃荒要过饭,拜师过岐黄之术,坎坷经历后来都变成了人生财富,让他心容万物,兼济天下。
3
清淡无为。
张至顺先生对自己的精神境界要求很高:清静无为,自成一家。
他为人的智慧,是“不争不抢,不慌不忙,该吃吃该喝喝,该睡觉睡觉,遇事心宽一点,不斤斤计较,不自寻烦恼”。
生活当中,他对饮食比较注重,他讲究的原则很简单:“食物清淡,营养均衡”。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会慢慢退化,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首当其冲。
上了岁数的人,消化能力减弱,对于大鱼大肉、肥甘厚味的食物,明显力不从心了。
怎们办呢?
张至顺先生认为,清一点,淡一点,少一点,就是给身体减负,就健康加分。
当然,清淡饮食并不意味着完全吃素,合理的食物搭配,就是为身体保驾护航。
4
严格自律。
张至顺先生是有名的“自律达人”,各个方面都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不沾染任何不良习惯。
当然,他的自律也不是说对自己“过分苛刻”,而是在熟悉事物运行规律之后的顺势而为。
在他看来,自律本身就是一种修为,日积月累,必然贡献卓著。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安排,衣食住行,心志调养都会有所不同,恰当的安排,会让身心惬意,健康不离不弃。
张至顺先生指出,自律的本质,就是对好自己做最好的管理。
我们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对自己高度负责,决不能随心所欲,放任自流。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顺乎自然之道,有条不紊,按部就班。
5
因天之序。
什么是因天之序?就是保持规律,顺应自然。
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的一分子,当然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遵循自然规律,对于养生来说,是头等大事。
这一点,张至顺先生了如指掌。他会在清晨跟着旭日东升一起运动,肢体得以舒展,气血得以贯通,随着阳气升腾,自己也神采奕奕。
傍晚,夕阳西下,他开始慢慢舒缓下来,做一做一天的“整理运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他也进入了深度睡眠,让自己进入“充电”状态,为第二天储备能量。
张至顺先生还专门总结了自己的“养生秘诀”,其中“早睡早起”放在了重要位置。
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中医讲究: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心补,心补不如睡补。
张至顺先生有“8加1”睡眠法则:晚上保证睡足8小时,中午还要睡一个小时。
他说,睡好子午觉,神仙才做到。
6
拥抱自然。
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它的鬼斧神工,让人类叹为观止。
同时,自然也是一本无字天书,永恒经典。
谁如果读懂了这本书,烦恼烟消云散,快乐朝夕相伴,健康如影随形,幸福陪在身边。
张至顺先生一生热爱自然,不论绿水青山,辽阔草原;还是江河湖海,万里云天,他都会心存敬畏,默默感念。
即便是闲游或者静坐,听闻天籁之音,也会让他的心情一片蔚蓝,花开娇艳。
数十载,他远离车水马龙,世俗喧嚣,也避开了勾心斗角,投入大自然怀抱,返璞归真,自在逍遥。
诸多问题,在自然里一一化解;万般心结,在自然里一一打开,他遇见了最好的自己,也活出了生命最美的状态。
-
到目前为止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在2021年看到超过$13.6B
2022-12-22 -
新研究表明对心脏最有益的早餐习惯
2022-12-22 -
研究人员对乳房重建结果的看法存在差异
2022-12-22 -
SLFN11 在蛋白质稳态中的监测作用
2022-12-22 -
2022年1月18日整理发布:养脑护脑的八大攻略
2022-12-22 -
7种神奇的草药 可增加快乐荷尔蒙
2022-12-22 -
PSA筛查与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的风险有关
2022-12-22 -
与肝癌有关的合成永久化学物质
2022-12-22 -
早起限时进食对减肥更有效
2022-12-22 -
新的产前检查可以减少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时间和成本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