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积极的养育方式可以降低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
劳动对健康长寿很有好处。据调查,世界上没有一个长寿的人是懒汉也没有一个高龄老寿星是厌恶劳动的。高龄老人,大多数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他们都有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科学研究证明,劳动是健康长寿的一个必要条件。
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活到101岁,他在总结健身长寿的经验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意思是说,要健康长寿,必须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据报道,有52个9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寿命为102岁,最大年龄111岁,其中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有48人,从事脑力劳动的四人。这四个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经常在空余时间,参加一些适当的体力劳动。
经常参加体力劳动,为什么能使人健康长寿呢?人们都有体会,参加劳动以后,饭量增加,消化良好,觉睡得香甜。这些都说明,体力劳动能使人体各种功能得到增强,尤其是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劳动可以加强心脏、肝脏、肾脏、肠胃等内脏的功能,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使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更加敏锐。可见经常参加一些轻微的体力劳动,能增强体力,使新陈代谢旺盛,对健康长寿很有帮助。
很早人们就注意到,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动脉硬化的发病年限比较迟,老年以后,动脉硬化的程度也比较轻。实践证明,动脉硬化的人,城市比农村发病率高,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有助子防止动脉硬化。
有的老年医学工作者认为,老年人参加劳动最好选择他们喜爱的项目,比如养花、种菜等。那么他参加这种劳动的时候,就会感到精神愉快,也不容易疲劳,对身心健康更为有利。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对于养生保健,他常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比喻,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小劳”就是适度劳动。孙思邈年轻时常常荷锄挎篓,长途跋涉,步入深山老林采药。直到晚年,他仍然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他在居住地附近开辟了一个药圃,栽培各种药用植物。尽管他“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体质孱弱,但最终仍享102岁的高寿,且建树颇丰。
古今中外的寿星,大多是勤于“小劳”的实践者。有人对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者进行调查,发现73%的寿星都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广西巴马地区的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是体力劳动者。
日本对一些百岁以上老人的调查也发现,有半数在75岁时,1/3的老人在80~84岁时仍没有中断体力劳动。至于脑力劳动者中的寿星,也几乎无不热爱劳动或喜好运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何其故也?夫风霜雨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经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今王公大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人之矣。是故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体力劳动日趋减少,劳动强度亦大大降低。过于安逸少动,致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
人们把一些体态肥胖,四肢疲软,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者.称为“现代闲逸病”患者。不少专家认为,消除“现代闲逸病”的方法就是“勤”,不可忽视劳动的健身作用,要勤于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或体育锻炼,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劳动为什么有助于健康长寿呢?首先,劳动能运动形体、流畅气血、锻炼筋骨,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经常劳动,可以促进饮食的消化,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营养和新陈代谢,增强神经、肌肉的弹性和张力。
其次,体力劳动是防止早衰的重要手段之一。步入中年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组织器官都会出现老化。经常劳动的人,因“用进废退”,可增加肌肉的新陈代谢,减慢生理性萎缩,从而有效地防止或延迟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衰老现象的发生,为健康长寿打下良好基础。
-
到目前为止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在2021年看到超过$13.6B
2022-12-22 -
新研究表明对心脏最有益的早餐习惯
2022-12-22 -
研究人员对乳房重建结果的看法存在差异
2022-12-22 -
SLFN11 在蛋白质稳态中的监测作用
2022-12-22 -
2022年1月18日整理发布:养脑护脑的八大攻略
2022-12-22 -
7种神奇的草药 可增加快乐荷尔蒙
2022-12-22 -
PSA筛查与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的风险有关
2022-12-22 -
与肝癌有关的合成永久化学物质
2022-12-22 -
早起限时进食对减肥更有效
2022-12-22 -
新的产前检查可以减少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时间和成本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