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物新闻 >

暑日清心至「清暑益气」

时间:2024-02-06 08:47:45 来源:搜狐

小暑是一年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小暑之后,紧接着就是大暑。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此时天气炎热,普遍高温35度以上,人们出汗多而劳累,心情也不免有些烦躁,所以此时一定要注意身心养护。

清静养心

夏天是心脏疾病高发的时节。

天气炎热,心绪烦乱,心浮气躁,一点小事就容易让人怒气上涌,血压升高。

中医也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

夏季炎热,人的心火也大,小则生疮,大则心伤。

所以夏天最重要的是学会养心。

一方面要注意饮食、起居。

不要过久暴露在炎热的环境中,保持居室干净凉爽,视野开阔。

少吃火锅等辛辣食物。

另一方面,则要清净养心。

古人说:“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夏天最忌讳的就是着急上火。

心静自然凉。

一个人内心安静下来,才能看清身边琐事。

可以打坐、散步、读书、听音乐。

调摄精神,有意识地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

看清才能看轻,看轻才能放下。

面对外界酷热难当,心如止水,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这样的人,生活才能从容悠然。

清闲养身

小暑之后,很快就是三伏。

伏就是趴下的意思。

这启示我们,小暑时节,要闲下来,不要过于忙碌。

在古代,因为没有空调、风扇,炎热的三伏天是很难捱的。

所以人们也减少外出,在家避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歇伏。

而在极寒的大寒时节,人们也会窝在家里,躲避严寒。

《易经》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人要按照时节、环境的变动。

在外界环境不佳的时候,要学会蛰伏。

这个时节,生活尽量不要太忙碌。

工作、家庭都不要做太大的变动。

趁着蛰伏的机会,好好休整一下,等伏天过去,才能更好地出发。

人生有忙,就当有闲。

忙有忙的价值,闲也有闲的滋味。

夏季炎热,事情一多,人更容易上火,

不如抽出时间,学会去享受闲暇,学会去享受生活本身。

在暴躁易怒的夏季里,选择清闲和蛰伏,这才是最高明的自我保护。

清淡养生

夏天很多人容易苦夏。

食欲不振,人也疲乏起来。

长夏属脾,此时天气湿热,对脾的损伤最大。

如果饮食不调,很容易造成脾胃不和,周身乏力。

所以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尽量减少脾胃负担。

绿豆汤

绿豆可以解毒消暑,是夏天最好的饮品。

相比于冷饮,它不会引起肠胃不适,还能清热开胃,预防中暑。

荷叶粥

夏天人体的肠胃弱,尽量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饮食,比如杂粮粥、荷叶粥。

不仅可以清热解暑,还能缓解夏季炎热导致的头昏脑胀、胸闷烦渴。

苦瓜、黄瓜

因为夏天经常流汗,所以体内会丢失大量的盐和钾,体内往往会打破酸碱平衡,酸高于碱,此时人们会感觉到乏力、疲劳。

所以夏季要多吃些碱性食物,比如苦瓜 、西瓜、黄瓜。

淡盐水

尽量不要大量运动,散步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大量出汗,请适量饮用淡盐水,保持体内盐分。

荤素搭配

当然,饮食清淡不是说只吃青菜。

尤其是对中老年人,荤素搭配,不吃油腻、动物内脏,多吃瘦肉、豆类。

如果长期食素,非但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反而会营养失衡。

在燥热的夏季,保持内心平静,享受闲暇时光,合理食用清淡食物,安然度过这个夏天。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