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积极的养育方式可以降低儿童患肥胖症的风险
“北平说”开栏语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主任医师及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将通过本专栏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养生保健及中西医防治知识,为您的消化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45岁的刘女士虽然平日工作繁忙,但十分关注自己的健康,几天前刘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内镜中心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胃镜检查,胃镜报告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提示:胃窦黏膜轻度萎缩,轻度肠化。
萎缩?肠化?这两个词是啥意思?满脸疑惑的刘女士第一时间打开手机上网搜索,看到网页上对这两个词的解读全是“癌前病变”,这下可把刘女士吓坏了,坐立不安,赶紧挂了号来到脾胃病科门诊咨询,“医生我是不是要得癌症了……网上说,萎缩和肠化是癌前病变,距离胃癌只有一步之遥!”
看着紧张的刘女士,医生耐心地解释:“癌前病变并不是癌,只是一个病理学的名词,最终只有极小的一部分才会进展成癌症,早诊早治、定期复查即可,不必过于担心。”听了医生的解释,刘女士总算松了一口气,平复了心情,医生还为刘女士辨证地开了中药,并嘱咐她一定要定期复查胃镜检查。
【北平说】
其实,在门诊上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病人,拿到胃镜检查的病理报告后很困惑,经常因为看不懂报告中的专业术语而产生过度甚至错误的解读。那怎么看胃镜病理报告呢?常见的专业术语又传递出哪些信息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胃镜病理报告中的常见专业术语有哪些?
1、萎缩:当病理报告提示胃黏膜萎缩,指的是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需结合胃镜明确是否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癌前病变,若不及时干预,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也不需过度恐慌,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此初次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应明确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有则在医师指导下行根除治疗。
2、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肠化生,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有轻、中、重度之分,与胃癌发生风险相关,需定期复查胃镜。
3、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是指细胞异常生长和增殖,亦有轻、中、重度之分。若病理报告提示异型增生,需高度重视,这一阶段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需要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并且定期复查。
4、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是常见的胃良性息肉,一般不发生癌变。胃底腺息肉小于5mm的不需处理,大于5mm的可内镜下切除;而胃增生性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部分增生性息肉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自行消退,而较大的增生性息肉则有引起吞咽阻挡、幽门梗阻的可能,因此若发现了胃增生性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
二、中医防治胃癌前病变
中医学中无“胃癌前病变”病名,因其多伴痞、胀、痛等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中医提倡“治未病”,在胃癌前病变的诊疗上具有先天优势。中医辨证用药及针灸、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应用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胃黏膜的萎缩。
1、辨证方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类癌前病变的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根据其虚实分治。主要有以下几个证型:
(1)肝胃不和:通常表现为胃脘胀痛、或连两侧胁,嗳气频作,嘈杂泛酸。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可选用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等中药。
(2)脾胃湿热:通常表现为胃脘疼痛或痞满、或嘈杂不适,口干苦,纳少便溏,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和中醒脾。可选用大黄,黄连、黄芩、枳实、竹茹、鸡内金、麦芽等中药。
(3)脾胃虚弱:通常表现为胃脘胀满,餐后明显,或隐隐作痛,喜按喜温,纳呆便溏,疲倦乏力。治以健脾益气,行气止痛。可选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等中药。
(4)胃阴不足:通常表现为胃脘灼热、餐后饱满胀,口干舌燥,大便干结。治以养阴益胃,荣络止痛。可选用沙参、玉竹、生甘草、冬桑叶、麦冬、生扁豆、花粉等中药。
(5)胃络瘀阻:通常表现为胃痛日久不愈,痛处固定,刺痛为主,拒按,舌质黯红,脉弦涩。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选用五灵脂、蒲黄等中药。
2、针刺
主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再根据不同的证型辨证配穴、选用适宜的补泄手法。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推拿
取腹、背部俞穴、内关、足三里、公孙、太冲及手足脾胃代表区(大鱼际)。用按揉法及一指禅推法在上述穴位及代表区治疗,凡有局部结节状改变或者明显压痛处重点治疗,每次治疗时间约为10分钟。
温馨提示:读懂胃镜病理报告报告不是易事,拿到报告单时看到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专业术语,请不要紧张,及时跟医生沟通,请专业医生解读并指导诊治。
END
【专家简介】
张北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大科副主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日本北里大学病院研修医,第六批国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养对象,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人才,入选第8批第9批岭南名医录,2017首批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胃肠、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道梗阻的内镜下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广东省中医脾胃病科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项目分中心、国家胶囊内镜研究中心临床培训基地、国家幽门螺杆菌分子诊断中心广州分中心。牵头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岭南中医消化内镜医疗联盟及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
在学术带头人余绍源、罗云坚及黄穗平三位教授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脾胃病暨消化内镜中心大科副主任张北平引领下,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海燕、二沙岛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静、芳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延及大学城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添文带领团队,继往开来,携团队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一手中医,一手内镜,医镜融合,致力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消化道早癌以及炎癌转化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胆胰疾病等,尤擅长消化内镜下3E技术(ESD、ERCP、EUS)等各种手术治疗及术后中医药促进康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END
北平说 | 慢性便秘怎么办?这些小妙招让你轻松“解秘”
北平说 | 反复胸痛,心血管科医生却让找消化科医生!
北平说 | 大便出现这几个信号,需尽快完善肠镜检查!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
刘书君、吴少华、王阿玲、韩露
执行编辑:曾梦芸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
到目前为止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在2021年看到超过$13.6B
2022-12-22 -
新研究表明对心脏最有益的早餐习惯
2022-12-22 -
研究人员对乳房重建结果的看法存在差异
2022-12-22 -
SLFN11 在蛋白质稳态中的监测作用
2022-12-22 -
2022年1月18日整理发布:养脑护脑的八大攻略
2022-12-22 -
7种神奇的草药 可增加快乐荷尔蒙
2022-12-22 -
PSA筛查与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的风险有关
2022-12-22 -
与肝癌有关的合成永久化学物质
2022-12-22 -
早起限时进食对减肥更有效
2022-12-22 -
新的产前检查可以减少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时间和成本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