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生物通报道 浙江大学的郑树森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他的夫人李兰娟院士则是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郑树森、李兰娟院士是我国学术界少见的院士夫妻。2014年,李兰娟、郑树森院士伉俪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的S. Dusko Ehrlich教授合作,通过分析比较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揭示出了肝硬化肠道微生物组的特征。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浙大李兰娟、郑树森院士伉俪Nature发表肝硬化研究新成果 )。
近期,郑树森院士带领课题组在肝细胞癌(HCC)研究中连接取得突破,两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Onco Targets Ther》和《Gene》杂志上。
Ras-related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gene acts as a suppressor and inhibits Warburg effect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Onco Targets Ther. 2016; 9: 3925–3937.
HCC正快速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是重要的癌症死亡原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RRAD基因与几种癌症类型有关联,但目前对于它在HCC中的功能仍不清楚。
在这项研究中,郑树森院士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王伟林(Weilin Wang)教授合作领导研究小组观察发现,相比邻近正常组织HCC中的RRAD下调。这一改变与不良预后相关。此外,在SK-Hep-1细胞中敲低RRAD可促进细胞增殖,加速细胞周期G1/S期的转换,诱导细胞迁移及减少凋亡。相比之下,在Huh7细胞中过表达RRAD则产生相反的效应。
此外,研究人员证实RRAD通过下调cyclins和CDKs调控细胞周期诱导了细胞增殖。RRAD通过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诱导了肿瘤细胞凋亡。他们还证实敲低RRAD可通过上调GLUT1促进有氧糖酵解,而过表达RRAD则可抑制有氧糖酵解。
这些结果表明,RRAD在HCC中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了解RRAD在肿瘤代谢中所起的作用或可认识它作为HCC治疗分子靶点的潜力。
Downregulation of 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A promotes cell death and enhances doxorubicin-induced apopt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GeneAvailable online 8 July 2016.doi:10.1016/j.gene.2016.07.020
肽基脯氨酰异构酶A (ppIA)是一种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已知在许多癌症的发生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ppIA在HCC中的确切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
立即索取RBp siRNA文库的详细资料
在这项研究中,郑树森院士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吴健(Jian Wu)副教授合作,采用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和小干扰RNA敲低方法调查了ppIA在HCC中的生物效应。他们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了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ppIA水平。结果表明HCC组织中的ppIA水平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并且,ppIA表达与这些组织中的肿瘤大小显著相关。有意思地是,健康对照者的血清ppIA(sppIA)水平要显著高于HCC患者。研究证实敲低或过表达ppIA可分别下调或上调细胞生长。此外,ppIA siRNA敲低似乎促进了阿霉素诱导的HCC细胞凋亡,改变了下游一些凋亡因子的表达。
这些结果表明,ppIA通过调控细胞生长在HCC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HCC患者的一个新标记物和治疗分子靶点。
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人数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占全世界新发病人数的50%以上,肿瘤相关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来自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肝细胞癌中肿瘤相关内皮细胞CD109表达减少通过旁分泌IL-8促进了肿瘤的进展。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Oncotarget杂志上(复旦大学汤钊猷院士权威期刊发表癌症新成果 )。
根据发表在2016年4月18日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科学家们有可能发现了肝癌的一个重要的新诊断标志物。由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领导的这项研究发现,叫做己酮糖激酶或果糖激酶(KHK)的一个基因在正常肝组织及肝肿瘤中呈差异性表达。研究结果揭示,相比于健康细胞,肝癌细胞中的果糖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吕志民教授Nature子刊发布癌症代谢重要发现 )。
(生物通:何嫱)
作者简介:
郑树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我国著名的器官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及肝胆胰外科专家,领导着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提供全方位医疗诊治服务的肝胆胰外科中心,引领我国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学科发展。
郑树森院士近年来承担“973”计划(2项,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十五攻关、“863”计划及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十余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iver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并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