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记者黄辛)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研究员洪国藩成功研发出了低温封闭多级pCR(Lcn-pCR)技术,克服了普通pCR技术的自身缺陷,同时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能排除环境的交叉污染,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家称,这一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在宫颈癌等临床样本检测上的准确率,还可以广泛应用到农业、畜牧业、渔业、食品及海关检测检疫等领域中。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可以将目标基因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数百万至数亿倍,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且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但这一技术的自身缺陷也制约了其在医学临床诊断上的应用,它需要的反应温度比较高,所以会发生碱基断开错配,通俗地说,就是容易发生假阴性和假阳性。
研究团队分别运用两种技术对临床样品进行平行对照检测,结果发现845例被检测出无致癌感染的样本,用pCR技术却检测出276例致癌感染(假阳性)。新技术的灵敏度也比pCR高1万倍,解决了临床检测中由于灵敏度过低造成的假阴性,从而有效降低临床检测的漏检率。
作为临床诊断技术的一项创新成果,LcnpCR 的有关内容以独立一章的形式,被选录在《分子生物学方法》丛书中。洪国藩表示,研究团队将和肿瘤医院等医院合作,致力于提高卵巢癌、乳腺癌等疾病的精准检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